第七章 声望暴增
【曹操,字孟德…】
……
【个人声望:3876……3878……3883……】
【请尽快招贤纳士,补充兵位。将领,谋士空缺……】
连杀张让,赵忠,段珪,加上部众斩杀了高望,毕岚,合共3800的声望。
而出现的声望值还在持续增长。
【声望的提升,有助于你麾下部众忠诚度的提高,亦可凝聚气运】
词条的字迹,让曹操有些明白过来:声望可以理解成民众的认同,越高越能汇聚来自千千万万民众的人道气运。
【你司职西园军典军校尉,下辖879人,其中362人(听命)
287人(服从)
131人(忠诚)
一秒记住www.9biqu.com
86人(追随)
13人(死士)】
这才是外挂最主要的用处,声望提升带来的改变。
词条上出现的听命,服从,忠诚等标注,明显是不同的忠诚度等级。
‘死士’忠诚度最高,曹操在洛阳的部众中,有十三名死士。
萧项带领的亲卫,便是这些人,都是曹家培养的嫡系。
最低的忠诚等级是听命,字面意思,因为曹操是长官,所以才听从命令。
达到‘追随’的层次,就相当于私兵了,会坚定不移的跟着曹操。
这些部众的认同,就是冥冥中汇聚的一种力量,推动着曹操的气运,甚至能推动他的个人力量提升。
所以他其实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修行,经营好自己的势力,就能让自身高速成长。
穿越数日,此时才对外挂有了整体清晰的认知。
解锁了新功能。
声望的出现,牵动着气运的加身。
“公子刚才在修行?气象怎地如此惊人,周边天地,似乎都在倾泻塌陷,往公子体内汇聚。”
曹操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宛如耳畔低语。
是门口处的萧项,他脸上的惊异几乎难以掩饰。
他听到的是萧项心里的想法。
这就是聆听心声的能力。
“公子,早食已做好了。”
门口有内院的仆妇过来。
曹操的家人目前都随其父曹嵩,在老家谯县。
他穿过来之前,原身曾有过婚配,也就是历史上曹操的第一任妻室,长子曹昂的母亲。
但原配妻子刘氏因病早丧,已故。
他目前独自在洛阳,宅内只有些仆妇和内堂奔走的侍者,再就是外院居住的亲卫。
遂有仆妇把早食端上来。
曹操爱吃鱼。
每餐无鱼不欢,最爱的是鳆鱼。
而鳆鱼就是鲍鱼。
所以曹操爱吃鲜鲍,是真的。
送过来的早食就有水煮鲍,外加三色小菜。
曹操吃过早餐,沉吟沉吟,执笔在纸上展开书写。
他的字非常漂亮,擅多种字体。
笔下写道:制要,乱世首掌盐、铁。人口,粮食是根本。
要有一支强军……虽然有了修行的力量,将领武力惊人,但兵员的素质也在提高,相辅相成。
乱世无强军,便是刀俎上的鱼肉。
要聚敛百姓,让他们有休养生息的机会,能获得土地以耕种,能饱腹,则人心安定。
他是在写一封信,准备送回老家给父亲曹嵩。
他在洛阳诸多不便,但父亲曹嵩在老家谯县,可以先准备起来。
曹家,还有族亲夏侯家,在谯县一带,资源,人脉都有许多便利。
接下来董卓随时可能出现在洛阳。
按历史线,未来一段时间,洛阳会成为天下动荡的核心,损失惨重。
等到十八路诸侯讨董,董卓在不利的形势下,甚至会火烧洛阳,迁都长安。
凡是带不走的人,物,都会被烧杀毁掉。
洛阳这座当世最大的古城,将被董卓付之一炬。
那把火也烧毁了东汉最后的气数。
从此天下纷乱。
百年后被司马家的混蛋得了天下,一帮草包王爷疯狂作死,互杀对战,把国家弄得支离破碎,终致五胡乱华,华夏大地进入最混乱崩溃的时期。
在当下这個时间点,曹操自己羽翼未成,必须尽快培育班底,以应对变化。
他的笔锋落在纸上,心分两用,对门口的萧项吩咐道:“让人给阿父传讯,叫他在家中聚拢亲族,派族中的一些人来洛阳助我。这封信立即遣人送回去。”
曹操的亲族中能做事的人不少。
曹仁,曹洪,曹真,曹休,夏侯渊,夏侯惇,都是将才,可以先组织起来。
历史上董卓来洛阳后,曹操从洛阳撤走,回家倾尽家财,招兵买马。
但他离开洛阳后的过程并不顺利,经历了很艰难的一段时期。
这时的他却是生出另一番念头。
如果完全走曹操的老路,穿越将毫无意义。
曹操停笔思索片刻,有些事或许可以试试。
董卓目前掌握着最精锐的部众,将领,谋士也都是顶尖的。
但曹操了解他们的虚实,底细,可以制敌机先。
除了把族中的一些人招到身边,三国名将,谋臣,也可以提前招一部分到帐下打工。
哪些人现阶段可用?
本就是曹魏阵营的典韦,许褚。
还有曹老板的心理咨询师郭嘉,忠于汉室的荀彧,都可以接触,起码要得到荀彧推荐的戏志才。
张辽如今也在洛阳。
不过有些事,拔苗助长未必好,适当时候推一把,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曹操权衡道:“萧项,前日让你派人去己吾,查一个叫典韦的人,有消息吗?”
穿越这几天,研究外挂之余,曹操早就想过要壮大自身,之前就让萧项跟进。
“己吾距洛阳七百里,命令传下去了,但还没有消息送回来。”萧项说。
曹操思绪起伏,念头忽然转到了刘备身上:大耳朵这时候在做什么?
二爷和环眼贼老张呢。
黄巾起义的时候,刘备当过一阵民兵小队长,招募民兵,自行加入征讨黄巾军的队伍,事后被赏赐做了个县尉。
后来因为和官方闹矛盾跑了,不知如今在哪?
诸葛亮,目前还是个小孩?
天色大亮。
曹操让萧项去休息,自己也休息了一会。
皇帝年幼,昨晚被劫持受到惊吓,今日没有朝会。
各级官吏,大多各行其事,或闭门不出。
曹操小睡了会,起来时已临近正午。
萧项等近卫经过休息,正准备随他再次外出。
走到院门口,恰遇上一队禁军护持的女官。
宫内的宦官,昨晚几乎被捕杀干净,皇帝给曹操送来了圣旨,只能让女官出宫来宣读。
曹操在院内领旨。
圣旨的内容是封赏曹操,对他救回皇帝刘辩的赏赐。
何太后和皇帝,联袂颁布的旨意。加封曹操为西园军中军校尉,兼领典军尉的兵马,一人双校尉加身!官职等级并无提升,但统御的兵马数量,实权明显增加。
袁绍带人闯宫,并未遭到责备,固然有功过相抵的成分,也可见袁氏惊人的影响力。
不过他带人闯宫,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皇帝和太后的安全。
太后也给袁绍下了道谕旨,明升暗降。
他明面上还保留着司隶校尉的官衔,不过太后的旨意,解除了他西园军中军校尉的职务。
曹操接了圣旨,暗忖: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
兵权扩张,正是他最急需的权柄。
虽然西园军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并不容易统领。
曹操念头起落。
按理说他在何太后眼里,和袁绍应该是一伙的。既然不放心袁绍,怎么会将中军校尉的职务交在自己手里,这其间有什么隐情?
Ps:求票,求追读,感谢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