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359章 来自宣府镇的急报
当严绍庭搀扶着严嵩走出万寿宫的时候。 外面已经是明月高照。 或是严嵩上了年纪,加之不胜酒力,当众人都一一离开万寿宫后,严嵩这才带着严绍庭,由吕芳送至宫门外。 吕芳站在台阶下,望了一眼月色。 他面带笑容道:“夜色郎朗,也无风雪,严阁老慢些走,回府早歇息,我在此提前祝阁老新春安好。” 严嵩眯着双眼,脸色喜悦,一手抓住身边大孙子的手臂,一手冲着吕芳挥了挥:“吕公公同乐,待来岁,老夫叫这小子往公公这边拜年。” 吕芳乐呵呵的看了严绍庭一眼,笑吟吟的点着头。 严嵩也不多留,抓着严绍庭的手臂慢吞吞的往宫外走。 严绍庭则是回头看了一眼,只见吕芳在宫门前交代了两声,于是带着三千京军入宫戍卫皇帝安全的京营参将郭玉闯,便默默压着腰间的刀,跟在后面护着他们爷孙两人。 严绍庭与郭玉闯对视一眼,相视一笑。 回过头。 看小说上www,9biqu.com 严绍庭侧目看向老严头,低声道:“爷爷,吕公公交代郭参将在后面护着咱们出宫。” 严嵩回头看了一眼。 在确认了确实是郭玉闯后,也没有说什么。 只是长叹一声。 “今日一过,这一年才真的到了头。” 叹声落下。 严嵩好似是长出了一口气,浑身轻松。 按照朝廷过往的规矩。 其实在今天内阁及六部九卿留在宫中吃酒的时候,宫外各部司衙门就开始陆续挂印封衙了。 等明日。 朝廷里除了五城兵马司及顺天府、县衙门差役,其他衙门的官吏都将不再处理政务。 严绍庭笑着说:“昨日文燕就让人从昌平送了信回来,说是在昌平那边已经安排好过年的东西,现在只等着爷爷和父亲过去,咱们家今年还是在昌平那边过年。” 听到这话。 严嵩明显的更多了几分兴趣。 他当即歪着头,眯着双眼:“哦?不知那三个老匹夫,今年可否还在昌平过年?亦或是他们家人已经将这三个老匹夫接回去了?” 瞧着老严头如此问,严绍庭哪里还不知道。 这位老爷子是等着大年夜搓麻将呢。 他笑着说:“今年聂老夫子家人入京,陪老夫子过年。另外两位老夫子家人腊月前来信,希望两位老人家能回浙江过年,但被那二位拒绝了,说要么他们家的晚辈来京,要么就别提回去过年的事情。” 按照原本的历史。 如今待在昌平书院的这三位老夫子,也基本是到了人生的尽头。 但好在现在,昌平书院又多了一个李时珍。 当李时珍入职昌平书院后,头等的任务就是确保三位老夫子的身体健康情况,每日都要确保调理三位老夫子的身体。 想到这。 严绍庭忽然笑着说:“听说李神医听到了王老夫子和钱老夫子家里人来的信,当场就火了,说两位老夫子这么大年纪,如何能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奔波,好像还单独写了信去浙江,要将王家和钱家的后辈好好的骂一顿。” 严嵩却是乐呵呵的笑着,更是附和道:“可得要好好的骂!都一把年纪了,如何能轻易奔波,老夫今晚就写信,叫了这两家的后辈年后入京,在那两个老匹夫身边伺候!” 严绍庭当即眉头一挑。 老严头虽然看似是在关心自己的麻将瘾和牌局能不能组成。 但实际上却还是担心他的那些上了年纪的好友们的身体。 顺带着。 严绍庭眯起双眼,歪头看向老严头。 他面露笑容,笑着说:“爷爷这是准备帮三位老夫子家里人在朝中谋一份差事?” 不然的话。 光说要去信骂那几位老夫子家的后辈,可就有些吃饱了撑的意思。 但叫了三家后辈入京,明着是为了照顾年事已高的三位老家人。但其实是让严家和这三家的关系更为亲厚密切的方式。 而一旦通过严家帮三家后辈在朝中谋取差事。 那么这一层关系,将会牢不可破。 严嵩笑呵呵却就不回答大孙子的问题,反倒是抬起另一只手轻轻的拍在了严绍庭的脑袋上。 “你啊!可得要小心点!” 严绍庭缩了缩脑袋,嘿嘿一笑:“您是说今日徐阶打压张居正的事情?” 严嵩点了点头,随后脸色稍稍变得凝重了一些。 他低声道:“我近来总觉得,他似是在图谋着什么,但却偏偏就是看不清。哪怕是今日,他打压张居正这一手,直到现在依旧也不曾能看明白……” 说罢。 严嵩轻轻一叹。 严绍庭亦是眼中闪过疑惑。 因为如老严头所说的,今天徐阶在这年底最后一场御前会议上干的事情,实在是有些…… 不伦不类! 对他也似乎并没有好处。 但他徐阶偏偏就这么干了。 严绍庭哼哼道:“除了让他和张居正的关系越来越相背之外,当下确实看不出还有什么可能……” 嘀咕了一声后。 严绍庭抬起头,只见已经到了西苑宫门下。 严嵩亦是停下脚步,回头看向一路跟到这里的郭玉闯,他出人意料的招了招手。 郭玉闯心中疑惑不解,却还是乖乖的提起脚步上前到了首辅跟前。 双手抱拳,郭玉闯低头道:“首揆,黄公公之命,末将只能送到这里。” 严嵩面上含笑,点了点头:“郭参将终年率军值守西苑,宿卫宫廷,职责如山,过去听绍庭提及,你似乎与他相熟?” 郭玉闯有些意外。 今天首辅的话,似乎有些多啊。 若是放在往常,便不说严嵩这位首辅,就是内阁其他几人,也断无可能与他们这些人相谈如此。 郭玉闯依旧是紧抱双拳,不敢放松,沉声道:“严宾客当初在户部公廨,出手相救于末将,算是替末将留下了脸面。说起来,严宾客当时之恩,末将直到如今也未能报答,属实汗颜有愧。” 严嵩却是立马摆手说:“老夫不知详细,但我严家却也非是要携恩谋私的人家。你在皇上身边当差做事,说不得往后我严家还要仰仗于郭参将。” 郭玉闯本就是军中的汉子,哪里熟悉这些文官的弯弯绕绕。 他不禁抬头看了一眼严绍庭。 严绍庭当即笑着转头看向老严头:“爷爷,参将还要戍守西苑,咱们还是早些出宫吧,莫要耽搁参将的差事。” 见大孙子如此说,严嵩也不再多说。 只是与郭玉闯又叮嘱了两声,若是家中有事,只管拜托严绍庭去帮忙出力。 郭玉闯自是一一点头应下,随后站在原地看着这严家爷孙俩走出西苑。 宫外。 严嵩终于是坐进了马车里,等候多时的老管家,赶忙为老太爷和大少爷各自倒了一杯热茶。 热茶下肚,滋润肠胃后。 严嵩才幽幽说道:“若非这个郭玉闯是在西苑当差,便是有机会能深交,可碍于规矩也不能与他往来太多。这一点,你万要记牢。” 严绍庭点点头:“这点孙儿自是分得清。” 严嵩嗯了一声,也没再说话。 用了茶,却也不影响他靠着缓缓合上了双眼。 随后几日。 京中无事。 一直到了腊月三十。 过了正午。 严家老少在家中祭奠了先祖之后,便一家人如去年一样,将行囊装好马车,一家人直奔城外的昌平而去。 不过留守在严府巷的严家仆役,还是会在正月初一,将早就准备好的贺礼,送到这京中那一家一户去的。 腊月三十。 傍晚时分。天色已经昏暗。 当严绍庭从马车走下来后,赫然就见张居正站在书院门口的广场上。 陆文燕和徐渭陪同在一旁。 陆大妹子负责带人将从城里带过来的东西,送去别院安置。 徐渭则是走上前,先是看了一眼依旧站在原地的张居正,而后才解释:“张府尹是过午后就来了,在书院用了一餐,而后就等到了现在。” 严绍庭当即眯起双眼:“这么说,他是知道我家今日出城过年,特意赶在前面等着我们的?” 徐渭嗯了声:“只是没试探出口风来,恐怕还要宾客亲自去。” 两人说话间。 张居正却已经动了起来。 只见他双手抱拳,径直的走了过来。 张居正满脸笑容,脸上洋溢着喜悦。 似乎,那个罚俸一年、降一级留用的倒霉蛋是别人一样。 “晚辈见过严阁老。” 到了马车近前。 张居正便先对走下马车的严嵩拱手行礼。 随后他便转身看向一旁。 “下官见过左侍郎。” 一旁的严绍庭眯着双眼。 这是用了两种称谓啊。 严嵩则是笑眯眯的拱手回礼,眼神却已经进了书院里,心里头恐怕早就扑在麻将桌上了。 他笑呵呵说:“想来你是要找绍庭的,老头子这里不必太多礼节,你们自行商议,老夫歇息去了。” 严世蕃则是瞅了两眼张居正。 若是放在过去,自己定然是要讥讽上刚刚受罚的张居正几句。 但是现在? 没空啊。 严世蕃拱手看向张居正,反倒是开口说:“新年将至,在此先祝叔大新春安好。” 张居正脸上也无意外之色。 笑着说:“新春安好,今日来访昌平,如阁老所言是为寻润物有事商议……” 严世蕃立马瞄了儿子一眼,笑眯眯道:“他那里还藏了一壶陈年的大红袍,这时候正是品茗最佳之时。” 说完。 严世蕃朝着张居正拱了拱手,便跟着严嵩进了书院。 这一下。 张居正倒是真的有些意外了,转头看向严绍庭。 严绍庭则是面露无奈。 那一罐大红袍,还是自己托朱时泰在福建那边寻来的,本来是准备继续留着。算着日子,差不多等到明年大妹子将肚子里的孩子生下后,自己再开罐品尝的。 不成想这就被老小子给卖了。 不多时。 别院藏书楼顶层。 茶香四溢。 楼内点着火盆,周遭窗户洞开,却不觉寒冷。 徐渭充当了一回茶博士,将两杯红彤彤的茶汤送到了严绍庭和张居正面前。 严绍庭小心翼翼的嘬了一口,随后才目光疑惑的看向张居正。 此时。 已经夜色降下。 按理说,张居正家人也在京中,但这个时候他却不回城里,反倒是留在这昌平,显然不是为了些闲杂之事。 即便茶香四溢,但张居正果然也没有品茗的心思。 两根手指捏着茶杯。 张居正缓缓开口道:“其实今日在昌平等待许久,是有一件事,希望润物能够帮忙从旁出力……” …… 半个时辰后。 严绍庭和徐渭并肩站在书院门口,默默的注视着张居正坐着马车离开。 徐渭眉头皱紧。 “宾客当真要答应张居正的请求?” 严绍庭笑了笑:“算算也不是什么坏事,既然他张居正想做,那就帮一把便是……” 徐渭深深的看了一眼融入黑暗之中的马车。 他轻叹一声,然后躬身道:“那属下现在就去安排。” 严绍庭却已经伸手抓住了徐渭的手腕。 在徐渭不解的注视下,严绍庭开口道:“今日大年夜,到子时便是新年,文长先生还是先与我们一同吃了年夜饭,然后守岁至子时后吧。” 徐渭脸色一愣,而后笑着点点头。 他近年都是孤家寡人,虽有妻子,但入京有了官身后也未曾去信将其招来京中。 见到严绍庭如此说,徐渭也不再拒绝,两人转身便往别院而去。 不知过了多久。 随着一声鞭炮响。 整个昌平的鞭炮和烟,就不再停歇下来。 尤其是那鞭炮声,从年夜饭开始,便一直响到了正月初一的清晨。 谁也别想在大年夜能睡个安静觉! 而随后的几日,也无大事发生。 正月里朝廷的御前会议,同样不再有什么纷争出钱,这头一场御前会议主要讨论的就是账目问题,定下朝廷今年要做哪些事情,而后就是要预留多少银两防备不测。 这些都有成例。 朝廷去年开始日子好过了些,账目上的纠纷也就少了。 只是当元宵一过。 朝廷各部司衙门陆续真正忙碌起来后。 而在八达岭长城方向,自万全都司方向往京师而来的官道上。 一名身披紫札甲的将领,正带着六名身着绿绒齐腰明甲的士卒,马不停歇,长驱直入,便是到了居庸关下,当关上官兵看清来人,亦是立马打开关门。 那是宣府的急递! 由穿着紫札甲的将领亲自带领,谁敢阻拦? 拦之,则死! 而这一日。 当身穿紫札甲的将领,带着六名亲卒,护送着宣府镇的急递送往京师,路过昌平的时候。 严绍庭正骑着马,与徐渭慢悠悠的往城里去。 而这一支急递队伍,便卷着尘土飞扬的从身边疾驰而过。 徐渭满脸错愕,不禁吐了两口尘土。 “这是哪里来的急递,到了京师地界竟然也不慢下马速?” 严绍庭则是眯着眼,望着早已裹着尘土,消失在官道上的队伍。 徐渭不由侧目看了过来。 “郎君是知道哪里来的急递?” 严绍庭摇了摇头,但还是有些不确定的开了口。 “那为首着紫札甲之人……” “似是认识。” ………… 月票月票 昨天确认是阳了,但忘了请假,不好意思,给各位老爷们道歉…… (本章完)
 新书推荐: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谍海青云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