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230章 臣严绍庭只爱陛下(求订阅)
皇帝的一声冷喝。 严世蕃也只是讪讪的躬着身,缩到一旁的人群中。 自己好不容易能进来一趟,岂能这么容易就真的滚出去。 皇帝刚刚肯定是气话。 不能当真。 果然。 嘉靖骂了一句后,见到严世蕃缩到边上,也没有再去理会这厮。 这就是个混不吝的。 没必要搭理这厮。 他的目光看向了欧阳必进。 “都察院。” 一秒记住www.9biqu.com 欧阳必进闻言,当即上前一步:“臣在。” 嘉靖目光转动:“宪台如今还觉得,朕的内阁首辅和内阁次辅在结党营私吗?” 欧阳必进低下头,不发一言。 自己还能说什么? 他老严家的严世蕃,都喊出了要砍掉次辅徐阶脑袋的话。 自己能说啥? 这时候。 嘉靖看向了徐阶。 “徐阶。” “臣在。” “宪台众人,说你和严嵩结党营私,可有这么回事?” 徐阶此刻面色苍白,因痛失一子而有碎心之痛。 可面对皇帝的询问。 徐阶也只能是抬起头,带着满脸的凄凉,沉声回道:“不曾有此事!今日之事,全因臣教子无方,臣子狂妄不法。臣也未曾托请严阁老,为臣与罪臣徐璠在圣前说情求饶。 “严阁老一家,祖孙三代皆在朝为官,一心报效国家,臣不知为何宪台官员会说严阁老是与臣结党营私。 今日诸事,万般过错,皆在微臣,陛下圣明,乾坤独断,还请陛下降罪于老臣,老臣俯首唯命。” 嘉靖点点头,嗯了一声。 随后又看向严嵩、严绍庭这祖孙二人。 “严阁老、严绍庭,你们说呢?你们可曾与徐阁老结党营私,沆瀣一气,上下串通,把持朝政,祸乱国家?” 严嵩抬起头,正要开口。 却被严绍庭抢了先。 在众目睽睽之下,严绍庭轻撩官袍,右脚上前一步,便屈身在地。 “启奏陛下。” “宪台官员弹劾臣与严阁老有罪,罪在与徐阁老结党营私,臣与严阁老不敢认!” “若说臣与严阁老有罪,则罪在臣与严阁老分明已经能出门走动,入衙做事,却唯恐病症不曾尽除,而上奏驾帖在家休养。臣与严阁老也因此,不曾知晓密云一事。” “若说有罪,则亦罪在臣与严阁老今日在家中休养晒日,徐阁老携子登门,臣与严阁老不知徐阁老之意,方才未能及时将顺天知府徐璠已归京中之事,上报有司衙门。” “但若说严阁老和臣,与徐阁老结党营私,沆瀣一气,臣和严阁老绝不认同这等罪过!” 严绍庭抬头看向珠帘后的老道长。 现在。 一切又都回到了自己的计划设定之中。 他低下头,再次开口道。 “严阁老是弘治十八年的进士,陛下登基之后,便升任南京翰林院侍读,掌管南京翰林院事。四年升任国子监祭酒,十一年升南京礼部尚书,十三年改为南京吏部尚书。” “十五年,严阁老赴京朝觐,得陛下留任礼部尚书兼任翰林院学士。二十一年,严阁老加少保、太子太保、仍掌礼部、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机预诸事。” “臣自小因陛下怜惜老臣,得以蒙荫,今岁以蒙荫锦衣卫千户官,初为裕王府世子侍读,后兼任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又兼任翰林院侍读,再兼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加昌平治安司司正,身兼数事。” “臣和严阁老,是大明的官员,是陛下信任的臣子。” “臣和严阁老如今所任官职,所担诸事,皆为陛下钦点。” “臣和严阁老的每一步,都是陛下隆恩拔擢。” “要说沆瀣一气,臣和严阁老便是与陛下连同一气!” “要说结党营私,臣和严阁老也只能是陛下的臣党!” “要说上下串联,就是臣和严阁老食君之禄,领陛下旨意,尊陛下之命当差做事。” “要说把持朝政,那也是陛下信任臣和严阁老,委以重任。” “要说祸乱朝纲,臣和严阁老深受皇恩,每日只知思量如何精忠报国,报答陛下隆恩,做的也是陛下所思所想之事,行的也是为国为民之事,昌平便是明证!” 我严绍庭是大大的皇党! 是皇帝陛下的人! 一番长篇大论。 整个万寿宫大殿,一片寂静。 若说刚刚严世蕃那一番口舌之争,让皇帝收回说出的话,已经是让人意想不到,但却又合情合理。 那么严绍庭此刻所说的这番话。 则是根本不会有人如此想过,也未曾有过。 却让谁都挑不出一点毛病。 结党营私? 他老严家,从一开始就是和皇帝结党的。 珠帘后。 嘉靖也已经懵了。 他脑袋左右的摇摆着,眼珠子不停地在殿内官员身上扫过。 最后看向严嵩和严绍庭。 徐璠贪墨搞钱,自己藏在了城南宅院之中。 而严绍庭从开年,就送了数百万两银子给自己。 这若说结党。 还当真就只能是自己的臣子党了。 然而,严绍庭的话可没有完。 他的声音,继续在大殿内回荡着。 “臣不知宪台官员为何说臣和严阁老,是与徐阁老结党营私。此次密云之事,徐阁老事先并不知情。惊闻之后,便赶赴密云,虽然所行有先斩后奏之嫌,但并未藏私。 “归京之后,也不曾要臣与严阁老说情,徐阁老自认罪过,一切交由陛下圣裁。 若是如此便要说徐家和严家结党营私,岂不是满朝都是朋党?” 老道长还需要徐阶活着站在朝廷,钉在内阁。 自己作为皇帝的臣子党,自然要急皇帝之所需。 为皇帝分忧解难。 将皇帝不能说出的话,说出口。 徐阶侧目看向严绍庭。 严绍庭真的没有落井下石,甚至就连自己斩杀密云众人,也用了个事急从权来解释。 嘉靖眼中流光闪烁,心中冷冷一笑。 “好啊!” “好一个朕的臣党!” 嘉靖迅速看向欧阳必进及一干都察院御史言官们。 “伱们现在再来说说,严家和徐家到底是不是结党营私、祸乱朝纲了?” 欧阳必进躬身抱拳,低下了头。 在场的都察院御史言官们,也纷纷低头抱拳。 见到殿内无人再言。 嘉靖淡淡一笑。 事情到这里,其实已经算是了结了。 以徐璠下狱待旨而结束。 只是严绍庭却是目光一转,扫向一旁的高拱。 高拱此刻正在冲着户部尚书高燿使眼色。 徐璠藏在南城的那三百万两金银珍宝! “陛下!” “臣还有话要说!” 严绍庭当即喊了一声。 嘉靖皱眉看过来。 自己现在已经成了严绍庭嘴里所谓的那个臣子党的头头了。 已经颇为荒唐。 现在要是再让其继续说下去,还不知会成什么样子。 但严绍庭却已经喊了出来:“臣要奏议被徐璠藏在南城的那三百万两金银珍宝!” 嘉靖顿时眼角一挑。 自己今天几乎是快要被搞懵了,连这最重要的事情都忘了。 他当即开口:“你说下去!” 严绍庭点点头。 在高拱意外的眼神中,严绍庭双臂张开,而后合抱双手。 “时下密云百姓刚刚经历惨绝人寰之事,也正是因此激变百姓涌入京师。” “虽然百姓现如今已被京营忠良干将官兵弹压管控,但民心必然仍在浮动。” “臣斗胆谏言,南城那三百万两金银珍宝,当即刻收归朝廷所有,由陛下圣裁决断,拨付钱钞抚恤百姓,以彰陛下仁德施政。” 话音落定,严绍庭缓缓低下头,面露笑容。 以老道长的聪明才智,定然能明白自己前后所言的意思。 臣严绍庭,只爱陛下一人! 所思所想,可都是为了您老道长! 当严绍庭突然横插一嘴,将话说完之后。 高拱瞪大了双眼。 高燿亦是眼前一黑。 三百万两的金银珍宝啊! 就在严绍庭嘴里这么轻飘飘的一句话,从自己的眼前被划走了。 嘉靖则是会心一笑。 果然。 自己到底还是没有看错人。 嘉靖目光闪烁,幽幽的看向严绍庭。 这小子今日所作所为,或许私底下有些尚不知晓的手脚,但说到底心里还是寄挂着朕的啊。 嘉靖当即挥了挥手臂,笑着说道:“严卿忠良之臣,爱护百姓拳拳之心,朕与朝堂诸公皆已知晓。” 严绍庭是忠良! 嘉靖的目光扫向在场众人。 即便心中不愿,但高拱和高燿两人还是抱拳躬身,与其他人一同开口出声。 “严侍读忠良之臣,公忠体国,乃我大明百姓之幸,乃朝堂之幸。” 严绍庭更是加紧说道:“此刻城中密云百姓,尚不知如何,更不知密云当地百姓现状又是如何,臣以为当及早尽快由陛下定夺,拨付钱粮,此事万不能耽误。” 嘉靖此刻已经是满脸笑意。 他连连点头。 “好好好!” “既然严卿已经这般说了,朕又岂能让百姓久处惊慌不安?” 说完之后,嘉靖脸色一振。 “京营、五军都督府。” 今日赶到西苑的徐延德、张溶、朱希忠、顾寰等人当即抱拳。 这帮大明朝的功勋武将们,出声洪亮。 “臣在!” 嘉靖微微一顿。 这可是少有的豪迈啊。 他开口道:“着京营即刻安抚城中密云百姓,将其……引入京中各处大营暂做安置。速将南城徐璠所藏钱钞运至西苑,拨付十万两购置米粮炭火、棉衣棉被,发放抚恤入城百姓。 待明日,京营出兵护卫,护送百姓返回密云。再拨十万两,并密云所抄没犯官、犯吏及一应人等家资,尽数赈济安置密云百姓。” 顾寰当即拱手抱拳。 “臣领命,即刻照办!” 说完之后,顾寰便拱手缓缓退下,退出万寿宫大殿。 嘉靖又在徐阶和严嵩、严绍庭三人身上扫过。 最后停在了高拱身上。 “密云突生惨案,百姓定然惶惶不安,着命高拱、郭朴领有司衙门官员,前往密云,惩恶扬善,务必不能使有犯不法者逃脱罪责。 代朕抚恤密云百姓,各种工程停工,一应帮凶尽数押送回京下狱问罪。” 严家和徐家现在都不适合再去昌平做这件事。 而交给高拱,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高拱当即抱拳领命。 而新任吏部尚书郭朴,却是拱手走了出来。 “陛下。” “眼下顺天知府徐璠已经下狱归案待旨,顺天主官空缺,其下官吏大抵也有涉及不法,是否应当此时一并定夺官选,委派新官到任,筹措各方?” ………… 月票推荐票 写不动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群里的老爷们知道,我昨天就要去医院查一下的,只是医生休息,今天等下再去一趟医院。 最近一直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一点躺在床上能到三四点才睡着。胸闷气短,很难受。 本来今天还想着加更一章的,但实在搞不动了。 就顺带着说一下剧情吧。 现在的嘉靖,核心是保持朝廷平衡,自己拿到钱。所以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他不会在意,就如同他这么多年难道真的不知道严家做的事情? 另外,小阁老严世蕃的人设,在保留老爷们喜欢的形象之余,我也要开始对他改造了,今天的更新章节算是一个开始了。 最后就是徐璠肯定是要死的,徐阶则如上所说,嘉靖需要留着他来平衡朝廷。至于徐老狗什么时候被赶走或者被干掉,容我继续卖个关子,后续会慢慢处理的。 接下来就是主角要借着现在所发生的一切,开始尝试一点真正新的制度或者说是变法了。 老爷们放心,我开始调理身体了,但绝对不会耽误每天的更新。 故事尚未结束,敬请期待。 (本章完)
 新书推荐: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谍海青云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