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唐好圣孙!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圣人御赐打王鞭,而今撑住半边天!(求月票)

第一百六十五章 圣人御赐打王鞭,而今撑住半边天!(求月票)

接到信件的时候,作为半个政治生物的老李,首先想到的是张亮。 他耳不花眼不聋的,当然知道张亮不受李承乾东宫一系的待见,要不然也不能紧急给他丢出去外放当都督。 但是问题在于,被太子排挤以至于抛弃的张亮,只有一条道路选择,那就是跟随魏王。 他没有别的路选择,不然等到太子登基以后,他还是要倒霉。 现在的关键性问题在于,张亮在登州是手握四五万大军的,李象的手中只有两万新兵蛋子。 张亮他可太了解了,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倒是不成气候。 再说周边还有尉迟恭和程咬金二人盯着他,就算借他几个胆子也不敢做什么。 想到张亮,李世民也有些明白,前段时间李象没有异军突起的时候,李承乾和李泰兄弟二人到底相争到了什么地步。 但是问题在于……李承乾和李泰这俩冤家不在自己身边,会不会起什么龃龉。 没有自己这个当爹的压制,他们俩会不会演都不演,直接人脑子打成狗脑子。 若是直接把他俩召回,又显得好像多不信任他们一样。 首发尽在www.9biqu。com 思前想后,李世民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他召过人来,让人传出去两道旨意,和一封信。 附信的是一杆纯金的鞭子,还是他想到李象当初讲的那個“三侠五义”故事。 这封信是八百里加急送的,特批鸿翎急使。 洛阳到登州,原本要跑个五六天的路程,那信使一天半就奔到了。 李象看着那上气不接下气的鸿翎急使,眼皮子直跳。 “辛苦了。”李象勉励了几句后,让人扶下他去休息。 “等等,郡王……”鸿翎急使呼哧带喘地指着一旁说道:“那……那马上还有一杆金鞭,是……是圣人让,让我带来的……” 福宝不敢怠慢,一溜小跑过去从里面抽出那杆沉重的金鞭,双手捧到了李象的面前。 鞭,是我国古代兵器之一,短兵器械的一种。 鞭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 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 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 其实长得和锏很像,反正至少李象是有点分不清区别。 他扛着金鞭走回正堂,见他吃力,冯盈盈起身走上前来。 “大郎,我帮你。” 最近冯盈盈和他混的挺熟的,本身她也是个无拘无束的性格,所以在称呼上也比较亲近。 裴雪青依旧坐在原地打毛衣,只是鼻翼稍稍动了动。 “你小心点宝儿姐,有点沉。” 自从知道冯盈盈的乳名后,李象就这样称呼她了。 “放心啰,我晓得。”冯盈盈说着,单手便把那金鞭提了起来,冲着他一笑:“也不重嘛。” 李象眼皮跳跳,忘了她是怪力女了。 他坐回椅子上,打开书信,开始阅读。 李世民那浓浓舐犊之情他是感受到了,并且还说,在阿翁心中,象儿你这个好大孙,可比你爹和你二叔稳重得多。 为了防止他们两个人胡乱指手画脚,破坏你的改革成果,朕,决定赐下你一柄打王金鞭,见鞭如见朕,可以上打庸王,下打佞臣! 李象双眼一亮,好东西啊这是! 这种传说中的物件儿,一般都是在各种演义话本里的圣遗物,寻常人还拿不到呢。 有了这个东西,我是不是就可以…… 他继续往下看,后面就是老李的备注了,大概就是另外随信还有五封余信,分别给你晋阳姑姑、高阳姑姑、伱阿耶、你二叔和你幺叔。 李象再一拆,果然是,分别还注明了给谁的。 “咦,这是什么,象儿?”李明达走过来的时候,眼睛还不住地往冯盈盈单手耍的金鞭上瞄。 “这是阿翁赐我的打王金鞭,让我号令阿耶和两位叔叔的!”李象叉着腰,给他牛逼坏了。 他现在感觉自己就像是开了大的斯温——流浪剑客这下牛逼了。 李明达咕唧一笑,她捉着扇子轻轻扑打了一下李象,嗔怪地说道:“小皮猴子,都敢编排你阿耶和两位叔叔了?” “喏,你自己看。”李象拿着李世民的书信,递给了李明达。 李明达接过书信,她的第一反应是不信。 半晌后惊愕地看看李象:“这……真是阿耶所写?” “小象骗过你吗?”李象双手叉腰,样子十分傲娇。 “真是的,耶耶怎么能如此胡闹。”李明达扭扭眉毛,还是对这封书信的内容感到震惊。 岂有让儿子管父亲和叔叔的道理?这不是倒反天罡吗? “姑姑不与我亲近了。”李象故意垂下小脸儿,委屈巴巴地说道。 李明达无奈地叹口气,看向李象说道:“好吧好吧,其实你阿翁说得也没错,象儿的确是比他们三个要稳重。” “真哒?”李象抬起头。 “自然是真的。”李明达舒展眉毛,温和地说道。 李象得意一笑,拍拍那杆金鞭说道:“如此打王鞭,当有个名号。” “是啊,叫打王鞭的确是不好。”李明达笑盈盈地看看李象,“毕竟象儿也是个小王呢。” “嗯……”李象看看那柄金鞭,又想想它的作用。 如果他爹李承乾不听话,理论上讲,是可以用这柄金鞭“尽孝”一下的。 这么孝顺的武器…… “就叫霜之哀伤吧。”李象哼哼了一声,冥冥之中,顿感一股使命感油然而生。 父亲是个君主(太子也是君),儿子有把霜之哀伤,这要素,我特么何止稳了,简直赢定了好吗? 与此同时,远在海边沙滩上挖沙子的李承乾忽然感觉后背一阵寒意袭来,猛地打了一个喷嚏,劲儿过大之下,一头杵在了地上。 “大兄,怎么了?”李泰关切地扶他起来。 “没事,也许是海风硬了点,总觉得背后生寒呢。”李承乾揉揉鼻子,拿起地上的铲子说道:“接着挖接着挖,刚才看到好大一只蛏,打了个喷嚏竟然看不见了。” “啊也,那可真是可惜了。”李治叫了一声,这些天吃下来,他最喜欢吃蛏子了。 今儿大早上天刚蒙蒙亮,李承乾就带着李泰和李治来海边赶海,眼见着赶到现在,已是收获了满满一大桶。 其实李世民还真是想多了,脱离了李世民视线,并且还来到这种偏远地区的李承乾和李泰二人,脑子里想的根本不是争斗,而是好好玩一玩。 在海滩上跑来跑去,抓一些鱼鳖虾蟹,也找到了久违的童年时光。 “这些够了吧?”李泰呼哧带喘地拎着两个小桶。 “够了够了。”李承乾颔首道。 虽说是他不吃海鲜,但看别人吃他挖出来的海鲜,还是很有意思的。 回都督府的路上,李承乾三兄弟有说有笑的。 走进院中,就感觉气氛不是很对。 怎么大夏天的,感觉冷气森森的? 面前的李象右手握着金鞭,将其杵在地上,摆了一个坐在冰封王座上的阿尔萨斯姿势。 李治眼尖,看到李象手里那杆金鞭,放下手中小桶,蹦跳着走过去问道:“咦,象儿,这是什么?” 毕竟年纪和李象相仿,李治的心态还很少年。 再加上最近和大哥二哥关系越来越好,李治的心态也越来越年轻。 李象四十五度望天,目光坚毅得如同站在游龙位一般,声音沉稳有力,又带着气泡。 “这,就是阿翁赐下的打王鞭!” 听了李象的话,三兄弟不禁虎躯一震。 什么?打王鞭? 多么不俗的名字啊,一下就让他们仨有了不好的预感。 只是……李象这个姿势,还挺帅? 李象看向一旁,气泡音再次发作:“姑姑,把信给他们看看。” 听到这话,李明达掩嘴轻笑,从一旁拿过李世民的书信递给了李承乾。 “嗯?阿耶有信来此?”他不敢怠慢,连忙接过书信。 边上的李泰和李治也好信儿地凑上来,打算看看李世民到底写了什么,才会让侄儿如此。 然而那书信越看,三兄弟越觉得上头。 什么?我们三人在阿耶的眼里,竟然不如李象这小兔崽子万分之一稳重? 竟然为了防止我们搞个大新闻,不惜赐给李象这小兔……一根儿打王鞭? 读到这一处的时候,三兄弟一齐抬头,不善的目光看向了还在大马金刀坐在座位上的李象。 看到三兄弟看向他,面色仿佛如同吃了二斤夜香一样,李象抬起金鞭,用力在地上一怼,再次用气泡音沉稳地唱名。 “圣人御赐打王鞭,而今撑住半边天!百万军中能护主,匡扶大唐万万年!” “打王鞭是吧?”李承乾狞笑着撸起袖子,转头看向李泰和李治:“青雀,稚奴,随我一起修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李明达掩嘴轻笑,低声问李象:“象儿,如今你该怎么办?” “我自有办法。”李象缓缓地站起身,渊渟岳峙地看着三兄弟。 看到李象那怡然不惧的样子,三兄弟被唬了一下。 难不成……这小子真敢和我们仨动手不成?! 而后,就看到李象把金鞭一扔,拔腿就跑。 “溜了溜了!” 三兄弟大吼一声,扑向逃跑的李象。 …… 李漱恶行恶相地伸出手,拍在了李象的屁股上。 “嗷呜!”李象吃痛,喊了一声。 “啊哈哈……”李漱幸灾乐祸地笑着。 李象恶狠狠地白了李漱一眼,他现在的确有点后悔,为什么招惹三个打不过的人。 裴雪青坐在边上,细心地给李象换药。 “嘶……”李象吃痛,吸了一口气。 “你说说你,连长辈都敢戏弄。”李明达坐在不远处,怜悯地看着李象。 “莫欺少年穷!”李象咬牙切齿地说道。 “怎么,你还想还回去吗?”李漱笑嘻嘻地调笑道。 李象想了一下,磨牙一笑:“哼,我自有办法!” 当然是不能还回去,毕竟那可是他的长辈。 但是添点堵嘛……自然是可以的。 孝顺可是我大唐李家的传统,万万不可丢弃。 李象在床上趴到第三天的时候,卫老汉那几家也刚刚从海上归来。 在听说这件事情的时候,冯清甚至连衣服都没穿好,就急匆匆地赶了出去。 这可是模范啊,若是卫老汉在海上丰收的话,将会给渔民们带来无穷的榜样力量。 “大郎——” 李象迷迷糊糊地抬头,刚才他小小地眯了一觉,睡得正香呢。 强行睁开一只眼睛,是冯盈盈。 “是宝儿姐啊。”李象打了个哈欠,半睁着眼睛问道:“怎么了?” “卫老汉一家已经从海上回来了噻,我老汉儿方才衣服都没穿好,就跑了出去。”冯盈盈语气急促地说道。 “什么?”李象骨碌一下就从床上起身,连忙去趿拉鞋。 结果坐到了屁股上肿起来的伤,倒吸一口冷气。 “慢些,慢些。”冯盈盈上前,帮李象穿着鞋,口中还说道:“大郎莫急,车马已经备好了。” “我姑母呢?”李象问道。 “晋阳公主在午睡,高阳公主在车里等着你呢。”冯盈盈如是说道:“至于太子和魏王还有晋王,已经过去看热闹了……” 好吧,看热闹。 定位的还真是准确。 李象现在也摸清了三个长辈来登州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了。 就是单纯过来度个假,完全没有帮他干活的意思。 李象倒也无所谓,他们仨在长安洛阳憋了那么久,总该是要放松放松的。 苏意由于有孕在身,也没怎么往外跑。 本着妯娌之间共同进退,阎婉和王庆兰天天陪着她在都督府中打麻将。 到达码头时,码头周围已经围上了里一层外一层的人。 不光是看热闹的百姓,还有都督府的人,以及登州的上下官吏。 没多少人想到卫老汉能回来,就算想到他们能回来,也不觉得能有多少收获。 然而令他们感到吃惊的是,卫老汉这一趟回来,可以说收获得盆满钵满。 无他,就算不看那船上,光看卫老汉那笑得像皱起来的菊花一样的老脸,就知道他这次的收获有多大了。 (一更送到) (本章完)
 新书推荐: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谍海青云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