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贼天子 > 第七百三十六章 金陵之盟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昭定七年的五月。 天气慢慢变得燥热起来。 这天,李云牵着儿子李元的手,上了自己的车辇,王辇一路离开王宫,来到了金陵城的西城门,此时,西城门门口,同样有几辆马车,正在做出门前的准备,王辇到了之后,城门口的一行人,齐刷刷跪了一地,都对着李云磕头行礼。 李云跳下马车,回头把儿子也接了下来,然后环视众人,开口笑道:“都起来,都起来。” 下跪众人当中,为首的正是宰相杜谦,杜谦起身之后,他附近的人也都跟着他一起站了起来。 不过更远的地方,那些跪地的百姓,却依旧跪在地上,没有起身。 李云左右看了看,声音大了一些,开口道:“诸位,都起身罢。” 这一下,场上寂静无声了。 同样没有人起身。 李云有些好奇,他看了看杜谦,后者微微摇头。 见杜谦表态之后,李云靠近了这些百姓,然后看向跪在最前面的一众老者,笑着说道:“诸位乡亲父老,大热天的,干什么跪在地上?都起身罢。” 首发尽在www.9biqu。com 他亲自搀扶一个老者,将他扶了起来。 老者抬头看着李云,又低下了头,他张口想说些什么,却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 或许是因为统治阶层的压迫,这个时代的百姓大多都是如此… 在大人物面前不善言辞。 这种不善言辞,并不是说他们个人就是这个性格,而是整个阶级的天然性格。 在面对一些大人物的时候,百姓们似乎天生就自带一些畏惧,以及潜意识里,难以名状的莫名自卑感。 他低着头半天不敢说话,李云正要问下去的时候,一旁一个四五十岁的汉子,大着胆子看向李云,又低下头,开口道:“王上,乡亲们想求您。” “不要离开金陵!” 他再一次以头触地,叩首道:“不要离开金陵!” 到这里,终于有了个带头的,众人都纷纷跟着大声道:“求王上,不要离开金陵!” 这声音渐渐齐整,渐渐成了潮水一般。 李云站在原地,看着这些百姓,久久没有说话。 不知道什么时候,杜谦站在了他的身后,笑着说道:“上位在江南道百姓这里,声望之隆,已经无以复加了。” 李云沉默了好一会儿,扭头看了看杜谦,轻声叹道:“谁走漏了风声?” “这个事瞒不住。” 杜谦苦笑道:“上个月,就有就有工部的官员先去了洛阳,如今卓府君跟我,都要离开金陵,去洛阳打打前站,这种情况,哪怕没有人跟百姓们说,百姓们也能猜的出来。” “更何况,这几年,金陵聚拢了大量读书人,他们读了书,就能看明白事态,而这些人里,大嘴巴太多。” 说到这里,杜谦看向这些百姓,低声道:“只是,按照道理来说,哪怕百姓们知道这个事情,通常也不会聚拢在一块,今天这种情况,多半有人在背后…组织了一番。” 李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掌,轻声叹道:“咱们是在这里起家的,用了许多江南道,尤其是金陵府的官员,这里头…不少人,不想要背井离乡啊。” 杜谦目光闪烁:“王上,要不然,臣再留几天,处理处理这件事。” 李云想了想,微微摇头道:“不必,还是按照咱们的计划行事。” 李云跟杜谦计划,定都洛阳,已经是接近两个月之前的事情了,这两个月里,他们一直在按部就班的推进这件事,期间派了不少官员,赶往洛阳。 而现在,到了要紧的时候,杜谦卓光瑞两个人,都要赶往洛阳。 因为卓光瑞,是李云钦点的洛阳尹。 或者说…京兆尹。 同时,他还兼着户部尚书的差事,这个时候,新都城那里,最需要的角色,就是工部,所以他非去不可。 杜谦想了想,点头应了声是,然后回头看向不远处的卓光瑞,两个人商议去了。 而李云,则是看向这些百姓,他往下按了按手,沉声道:“乡亲们,都安静下来,我有话说。” 江东地界,没有人敢不给李云面子,很快,场上寂静无声。 不过,还是有个须发皆白的老者,也站了起来,他看向李云,对着李云深深低头道:“王上,江东百姓,也有话想要跟您说。” 李云看着这个老人家,神色平静:“老丈你说。” 老人家左右看了看,然后才看着李云,开口说道:“王上是昭定初年,到的金陵,那个时候,江东刚刚经历大乱,各个地方盗匪四起,而大周朝廷,基本上不管不顾,派下来的官员,不是横征暴敛,就是尸位素餐。” “王上到了金陵之后,只几个月时间,金陵府风气就为之一变,再往后,更是一年好过一年,至今日,已经整整七年时间了。” “七年时间,我等交给衙门的赋税,加在一起,甚至不及旧周朝廷时的一年。” “不仅如此,王上在江南道募兵,从不强征,饷钱也是照足了给,别的州郡小老儿不知道,但是咱们金陵的男丁要是阵亡了,金陵府的官差们,都是亲自把抚恤送到家里,有些上官,还会作揖赔礼。” “这在武周二百多年,是闻所未闻的。” 他抬头看着李云,又跪了下来,垂泪道:“王上,我们这些小民百姓是最知恩的,七年时间,王上在金陵府,在整个江东的所作所为,大家伙都看在眼里,瞧在眼里。” “这七年时间,中原大乱,关中大乱,河北河东道乃至于淮南道,俱都有乱象,甚至岭南道,也经历了几年战事,但是自王上到金陵之后,金陵以及整个江东,一直太平无事。” “不仅无有兵祸,而且连天灾也没有了,金陵府上下百姓,俱都念着王上的恩德。” 这老人家跪地,垂泪道:“我们这些江东百姓,听闻王上即将搬出金陵居住,心中俱皆不舍。” 他叩首道:“王上若有什么难处,我们金陵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小民家里还有三个儿子,俱可以投军报效王上,不要王上半分粮饷,只求王上,莫要离开金陵。” 他跪地垂泪道:“王上要是走得太远,地方官员欺负咱们,王上也再看不见了。” 说罢,他跪地痛哭不止。 附近的百姓,也跪了一地,痛哭不止。 一时间,金陵城外哭声一片。 李云也怔在原地,半天没有说话。 他到金陵,的确已经六七年时间了,这六七年时间,他的的确确做了不少事情。 但是在他的视角中,这都是应当做的事情,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没有想到,在金陵百姓眼里… 自己竟然已经是这样的角色了。 李某人站在原地,感慨良多,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看向跪在自己面前的老丈,将他扶了起来,然后开口问道:“老丈说话,条理清晰,文理通畅,是…” 老人家连忙说道:“老汉是这金陵城西陈家村的族长。” 他看着李云,老老实实的说道:“一个月前,就有人说王上要离开金陵,老汉就一直想跟王上说说这番话了…” 他握紧拳头说道:“王上如果缺兵,陈家村青壮,都可以…” 李云摆了摆手,笑着示意他不要说下去了,然后他退后了几步,看着围在附近的百姓,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诸位,我是李云,宣州人士。” “宣州是江南西道的州郡,但是离金陵不远,离江南东道也不远,我可以算是江南道人士。” “承蒙各位父老抬爱,几年下来,如今外人称我为吴王,这个王号,我厚脸皮应下来了。” 李某人身材本就高大,声音也很洪亮,这个时候场上无人敢说话,他说话的声音自然更加响亮。 “但是,不管我做到了什么位置,咱们江南的父老哪天见了我,称我一声二郎,我李云绝没有不应的道理。” 他看向众人,继续说道:“我生于江南道,起于江南道,更准确来说,我是起于江东。” “如今,咱们江东军的名声,已经响彻天下。” 李云笑着说道:“既然名头打出来了,该做的事情自然就要去做,要是一辈子蜗居江东,将来难免为人耻笑。” “不过有一件事,各位家乡父老可以放心。” 李某人声音洪亮:“不管什么时候,我李云永远是江南人,金陵府,也永远会是都城!” “诸位,也永远会是我的家乡父老。” 说到这里,李云回头看了看站在远处还有些畏缩的李元,朗声笑道:“小子,过来。” 李元年纪毕竟太小,还有些害怕,杜谦轻轻推了他一推,他才大着胆子上前,走到了李云旁边。 李云牵着自己儿子的手,将他的手举了起来,笑着说道:“各位乡亲父老,这是我的大儿子,也是我的嫡长子。” “将来,他多半是要继承我这个摊子的。” “我们父子二人,在这里向江东父老许诺。” 李云低头看了看李元,李元深呼吸了一口气,缓缓点头。 “金陵府。” 李元鼓足勇气,用脆生生的声音说道。 “必为李氏都城!”
 新书推荐: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谍海青云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