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 第241章:残酷的消息!
“我也想过,始终没有头绪。” “居然又是你啊!” 朱雄英笑笑:“其实是老爷子在治,只不过放权给我了,让我帮着打理。” 徐妙锦道:“所以你当时问我一些商业治疏,也是为了建设交趾?” 朱雄英点头:“嗯。” 徐妙锦拧眉,思考片刻,看着朱雄英道:“你想将交趾打造成以商业为主的城市?” 朱雄英点头:“交趾靠海,而且朝廷都不看好交趾,也恰好能给交趾折腾的可能。” 徐妙锦嗯了一声。 “交趾布政司东南靠着吕宋、三佛齐,是很重要的海上口岸,如果在那边开放进出口的港岸,商业确实能发展起来。” “占城、缅甸等地缺棉,单纯的打造农业城镇,交趾没有多大的价值,也浪费了那么好的地段。” “如果将苏州府、杭州府的织造厂挪到了交趾布政司呢?” 看小说上www,9biqu.com 朱雄英摇头:“现在还不行,交趾的海军防备还没建设起来,步子迈太大了,反而会出岔子。” “一旦有利益在,南海的海盗一定会想办法洗劫沿途的商船,久而久之,谁还敢去交趾贸易通商?” “再者,苏州府、杭州府的织造厂都是苏浙的经济命脉,当地的官府也不可能放人去交趾,交趾也没有这么大的利益驱使他们过来。” 徐妙锦摇头:“既然你可以掌控交趾,那为何不在陆地开茶马贸易区,西南的缅甸等地可以以玉互易,中原贵族喜玉,未必非要先将目光放在沿海。” “既然想发展商业,那现在就将架构给架起来便是。” 朱雄英愣了愣,看着徐妙锦道:“你说的有道理啊!” 朱雄英的目光确实都放在海上这块肥肉上去,对于陆地的经济,他确实没怎么考虑到。 国家的内循环,也不过只是钱财的易手,真正想富足起来,还是要将财富从外部搬运进来,这样才能刺激经济! 徐妙锦继续道:“至于棉布等织造厂,虽然现在搬运不到交趾,但为什么不可以在交趾种棉,将棉输送到江浙,那么当地百姓就会大面积跟随,人心驱利,只要有利益出现,百姓势必趋之若鹜。如此一来,交趾种棉之风就会起来,农业模式也会自然而然的转型。” 朱雄英笑笑。 这丫头确实有见识,说的也没错,可她考虑的还是不全。 朱雄英解释道:“交趾的气候条件,不适合种植棉花,主次反了,应当是交趾开办织造厂,然后从各地输入棉花加工成棉布才对。” 徐妙锦羞赧道:“啊?这样吗?” 朱雄英道:“每种作物都有生长环境,徐姑娘不清楚也没关系。” “不过现在交趾的经济还没起来,想让商人在那边开办织造厂也不现实,一步步来,不着急一口吃个胖子。” “不过你刚才的茶马互易区,倒是有实施的可能!若是施展好了,倒是个打开交趾大门的第一步!” 午饭吃的很简单。 中午的时候又下了一场雨。 朱雄英和徐妙锦简单吃了午饭,徐妙锦便有些踟躇的看着朱雄英,有些欲言又止。 沉默了一下,徐妙锦道:“有个人,你可以试着接触一下。” 朱雄英愣了愣,狐疑的道:“谁?” 徐妙锦道:“他叫练子宁,时任工部主事,前几年的榜眼,而后这几年来,在西垂茶马贸易区,负责中原和西域的贸易往来,对此框架的搭建和运转很有见解。” 顿了顿,徐妙锦有些为难的道:“不过他是我们中山王府培养出来的,你爷爷……嗯,皇爷未必会用他。” “如果能将他调到交趾,想来会事半功倍。” 曾经意气风发的中山王府,现在对政廷之事小心至此。 朱雄英有些欷歔。 他想了想,道:“练子宁么?好,我知道了。” 到下午的时候,徐妙锦看出朱雄英有心事,便很自觉的不在打扰朱雄英。 “我家里还有些事,先回去了啊。” 朱雄英点头:“成,那我不送你了。” 等徐妙锦走后,朱雄英便对廖家兄弟道:“去告诉铁铉,让他去一趟工部接触接触练子宁,试探试探练子宁有没有去交趾的想法。” 茶马贸易区是重中之重,纵然练子宁再有才华,他要是心思不在交趾,朱雄英也不会用。 “好!” 临近傍晚。 铁铉迈步入了工部,找到了工部主事练子宁。 练子宁四十岁出头的样子,身材有些矮小瘦弱。 见到铁铉,他有些狐疑的道:“铁给事中?找本官有事?” 铁铉笑着道:“听说练主事最近在修钟山皇陵,工作还顺利吗?” 练子宁蹙眉:“有事说事,不要套近乎。” 伸手不打笑脸人,练子宁也没有说太重的话。 铁铉点头:“那本官就直说了,交趾布政司打算开西南茶马互易区,练大人可有想法?” 自从中山王府卸权之后,练子宁的日子不好过,本来他负责皇宫殿宇的翻新工作。 现在却被调到修建寝陵,很显然是受到了排挤。 官场就是如此,练子宁现在没有了靠山,升迁无望。 可交趾那地方他也知道,那分明就是鸟不拉屎的蛮荒之地,和贬官没有任何区别。 他下意识的蹙眉,本想拒绝,但想想继续在应天工部受气,他也气不过。 他心高气傲,不屑于搞官场政zhi,与其如此,倒不如去交趾来的痛快! 只是……有这么容易的事么? 练子宁狐疑的看着铁铉:“听铁大人的意思,似乎本官想去就能去一般?” “还有,本官也从没听过交趾布政司打算开茶马互易区!” “每一个贸易区的搭建,可从来不是某个给事中某个御史提个建议,就能轻松被准许的!” 铁铉噢了一声,“确实如此,本官自然没这个能力,本官也只是代人问问练大人,如果有这个意向,他日茶马互易区开了,可调练大人过去。” 练子宁呵道:“铁大人口气不小,就算本官想去,你一句话就能调过去?” 铁铉摇头:“本官自然没这个本事,但有人有!练大人,您这些日子过的不顺堂,这是您证明自己的机会,机会难得,练大人要把握住。” 练子宁愣了愣,看着铁铉说的煞有其事的样子,不免有些狐疑,冷笑道:“若真有此机会,本官亲自向上官请命!” 铁铉点点头:“成,练大人有这份心就成。 “练大人真是捡了个天大的便宜,呵呵。” 说着,铁铉便神秘兮兮的离去。 练子宁摇摇头,总感觉这人有些古怪。 交趾那地方,能开茶马互易? 就算开了,也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退一万步说,那蛮荒之地,就算有人敢头铁上疏开市,不怕被人弹劾么? 朝廷又怎可能将人事财力投入到那里? 怎么想,练子宁都觉得不可能。 还有,刚才铁铉说有人有本事一句话就开市?谁?除了皇帝,还能有谁? 这更不可能了! 皇爷大病初愈,大明许多事等着皇爷处理,他老人家会关注交趾那地方么? 练子宁左右想想,都觉得铁铉是来拿自己开刷的,不免有些恼怒! 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当时中山王府还有权柄的时候,谁见了自己不恭恭敬敬的,现在居然沦落到这种地步! 正这么想着的时候。 工部左郎中杨明笙走来,看了一眼练子宁,道:“练大人,还需要从你那边抽调一部分工匠来修皇宫。” 练子宁有些恼羞成怒:“半个月,抽了三十余人,现在负责皇陵修建的人只有五十八人,工期到夏六月就要结束!杨大人,你未免欺人太甚了点!” 杨明笙叹息道:“皇宫修建刻不容缓,练大人,有困难就克服克服。” “皇宫是咱大明的脸面,可丝毫不能懈怠。” 练子宁冷声道:“杨大人的意思,皇陵就可以用料简单,用人减少?若是皇陵坍塌,出了事谁负责?你吗?” 杨明笙冷着脸道:“练大人这什么话?本官可从没说过要你用料简单,至于用人……连天加夜的赶工,也未必不能完成不是吗?” “你!” 杨明笙摆手道:“好了,本官就来通知你一下,不是征求你的同意的。” 他说完,便背着手离去.. 练子宁脸色怒红一片! 突然有种无力的感觉。 官场就是如此,一旦失了势,所有人都会骑在你头上。 …… 朱府,夜深了。 对话声还在持续。 铁铉对朱雄英道:“练子宁那边通知好了,他在工部受了不少欺压,恐怕早就受不了这种鸟气,想来只要一声令下,恨不得立马飞向交趾。” 朱雄英笑笑:“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如此也好。” “不过交趾互易区万分重要,你提前和解缙通个气。” 铁铉点头:“好!” …… 紫禁城,皇宫。 汤和和老爷子在对饮。 朱元璋喝的有三分微醺,拍着汤和的肩膀道:“老伙计,咱准备着手布置了。” 汤和心里猛地一咯噔,赶紧道:“关于雄英那孩子?” 朱元璋道:“是啊!这两日咱历经了生死,也看到了生死,咱怕自己出个万一……” “一切都差不多了,该清理的也清理干净了。” “国家也承平起来,那小子也有能力扛起担子了,咱不能在等了。” 汤和有些激动道:“说的是啊!不过……老爷子不等交趾那边出点成果了么?” 朱元璋摇头:“顶多两个月,等上半年交趾的财政收入出来,咱就公布。” “这两个月,咱也好好考虑考虑,看看还有啥漏洞没考虑到,若是没有,就着手布置了。” 汤和唏嘘道:“这一次才真正是阖家团圆……” 说着说着,汤和眼眶有些红润。 朱元璋急道:“咋还哭起来了?” 汤和轻声叹道:“上次你病重,咱担心坏了,也想到了咱以后的样子……” “哎,皇孙是真有情有义的汉子!那种时候,对你还依旧不离不弃,关怀备至……咱有时候在想,咱自己家的亲孙子,都能不能做到这样伺候咱。” 朱元璋喝道:“屁话!养儿防老,几个兔崽子敢不孝顺,咱替你抽他们!” 说话间,郑和悄悄走来。 汤和抬眸看了一眼郑和,道:“老伙计,夜深了,咱不叨扰你啦,咱回去了。” 朱元璋嗯了一声:“成!” 等他走后。 郑和小声道:“蒋指挥使求见。” 朱元璋蹙眉沉声道:“让他来。” 少顷,蒋瓛走来。 “皇爷,中山王府……今夜和苏州府有了联系。” 朱元璋听完,脸色浮起几分怒气:“还是不甘心?还想死灰复燃?当时和咱说的好听,哼!” “继续监视!咱要知道,他们和苏州府在密谋什么!” 老爷子脸上,渐渐升起了几分浓烈的杀气! …… 汤和回到府邸。 本来他打算年后就会凤阳府养老,但朱元璋没准许。 反正一家老小都在应天,干脆就在应天城继续呆下去。 汤和不太喜欢应天,人情世故太多了,许多官场上的人时不时会找他喝酒聚餐。 他还是喜欢凤阳老家那种邻里和睦的氛围。 汤和刚回到府邸,才端着茶水准备喝茶,最小的孙子汤昱便急急走来。 “爷爷,不好了。” 汤昱今年十四岁,上面还有个十七岁的哥哥汤晟,不过现在在东南随父亲海防。 汤和嗯道:“咋了?啥事焦急忙慌的?” 汤昱擦了擦额头的汗道:“爹送来一封家书。” “哦。” 汤和风轻云淡的道:“臭小子,怕是出什么岔子了,不然不会给咱来信,说啥了?” 汤昱颤声道:“东南……大败。” 汤和嗯道:“皇爷要三百颗倭寇人头,既已大败倭寇,那么砍了多少头颅?” 汤昱摇头:“不,不是……是我明军水师败了。” “什么?!” 汤和猛地跳了起来,瞪大眼睛急道:“书信拿过来!” 他不由纷说的抓过小孙子手中的家书,急急扫视,看完之后,整个人无力瘫坐在太师椅上。 苍老布满褶子的脸上,竟开始微微颤抖起来,神色难看的可怕。
 新书推荐: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谍海青云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