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五百零九章:靖难无大将,耿炳文做先锋
天幕上。 一身金织盘龙红锦衣的少年纵马驰骋。 风雨变化中。 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不怒自威的藩王。 金戈铁马处,胡虏尽俯首。 ……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被封为燕王,封地北平。】 【其妃徐氏为开国元勋徐达之女,就国后,徐达数奉命备边北平,朱棣从学兵法。】 【徐达死后,诸大将因胡惟庸、蓝玉两次党案诛杀殆尽,燕王遂与秦、晋二王并当北边御敌之任。】 【公元1390年正月,与晋王率师往讨北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 【征虏前将军颍国公傅友德等皆听节制。】 看小说上www,9biqu.com 【三月,师出迤都,咬住等降。获其全部而还,朱元璋大喜。】 【是后屡率诸将出征,并令王节制沿边士马,威名大震。】 【公元1395年正月,率总兵官周兴出辽东塞,自开原追敌至甫答迷城。】 【公元1396年,率师巡大宁,败敌于彻彻儿山,又追败之于兀良哈秃城而还。】 【公元1398年,率师备御北平。】 【公元1399年,奉天靖难。】 …… 大明。 老朱有点诧异的看着叉腰的小朱棣。 自己能把他封到与草原接壤之地,说明这小崽子是有几分智勇的。 但能亲身率师出击北元,还是出乎他的意料, 毕竟在他眼里,他还是个孩子。 “你骄傲个屁!” 朱元璋不惯着他,没好气道: “有傅友德在,猪都能打赢!” “你也就摇旗呐喊那伙的!” 小朱棣气的小脸通红。 朱标则有些忧愁。 四年……怎么打这么久? …… 【七月初八,即燕王誓师翌日,朱棣即令布政司参议郭资等守北平,自己亲率大军,进攻通州。】 【通州在北平城正东八十里处,当时领三河、武清、通县三县。】 【这块有通惠河连结北平,为漕运枢纽。】 【当时朝廷在通州卫的驻军有五千余人,卫指挥房胜系燕王旧部,曾跟随燕王北征纳哈出。】 【房胜见燕王亲自督师,忙令大开城门。】 【朱棣不费吹灰之力即获通州。】 【他仍令房胜在通州驻防,随即班师返回北平。】 【燕将张玉很快攻陷蓟州,杀明将马宣,又破遵化,下密云。】 【不久,攻陷居庸关,明守将余瑱因援兵不至,弃城奔往在怀来扎营的宋忠。】 【七月十五日,朱棣率兵八千赶至怀来。】 【当初宋忠驻防开平时,以备边为借口,把燕王府的上万精锐都抽调走,只给朱棣剩下了八百家兵。】 【宋忠的部队主力,正是跟随朱棣多年的燕山卫精锐。】 【因此,怀来的三万兵士家眷多在北平,守将宋中为稳定军心,称朱棣已将他们的家眷杀害。】 【而作为燕山卫精锐,朱棣太知道他们的妻儿老小都住在哪里了。】 【朱棣将三万兵士的家人往战场一放,宋忠将士军心大散。】 【夺下怀来,附近的开平、龙门、上谷、云中守将均不战而降。】 【北平周遭尽纳于朱棣手中。】 …… 大宋。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打,遭殃的还是百姓。” 赵匡胤看着天幕,长叹一声。 篡位也分两种。 一种是改朝换代的篡位,另一种是皇室内部的夺权。 王莽篡西汉、曹丕篡东汉、杨坚灭周、朱温灭唐、刘裕灭东晋、自己代后周。 这些都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和平演变,根本没有大规模战争。 属于第一种情况。 而第二种情况,就像隋炀帝和唐太宗等人。 他们的情况与朱棣类似,不过没有燕王这么大动干戈。 隋炀帝是通过诽谤的手段扳倒太子杨勇,继承皇位。 唐太宗则是发动玄武门兵变,逼迫李渊把皇位让给自己,两天时间就搞定了。 而天上这个…… “四年……” 不管输赢,天下也得不了好。 “这朱允炆,读书读傻了。” 安安稳稳的削权多好! …… 【虽然朱棣起兵了,但没人会认为朱棣能够战胜建文帝。】 【原因很简单,以藩王们的实力,根本不足以对抗中央。】 【建文帝一年办了五个藩王,除了一个自杀的,其余全都是乖乖地束手就擒。】 【就算最厉害的朱棣,在朝廷的巨大压力之下也只能老老实实把三个儿子送到南京当人质。】 【按理说,朱棣镇守北平,坐拥几万大军,简直如同搞“安史之乱”的安禄山。】 【但这个概念毫无疑问是错的,因为朱棣虽坐拥数万大军,可他没有军队的指挥权。】 【等他稳定好北平周围的局势时,手中也不过才三万多军队。】 【而建文帝掌握有将近一百四十万的中央军,再加上建文帝还占据正统地位。】 【可以说朱棣靖难成功的概率无限接近为零。】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现在已经完全脱敏了。 一旁的杨玉环也大约明白了一些。 “所以说,只要朱允炆不破坏老朱当初设计的构架,不率先动手。” “只要把叔叔们盯得死死的,他们也只能凭空打嘴炮?” 李隆基在杨贵妃的怒视中从果篮里拿走最后一颗桃。 擦了擦,啃了一口。 “没错,但朱允炆偏偏觉得他爷爷的设计有问题,非要强行削藩。” “这才惹出奉天靖难,不过……” 李隆基三两口吃完桃,用手巾擦了擦手。 “打仗也不是说人多就必赢的。” “还得看双方的将领与用兵。” …… 【八月,建文帝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向诸王发出诏书,宣布削去燕王的“属籍”。】 【理由是:周王“潜为不轨”,燕王与齐王、湘王“皆与同谋”】 【齐王“谋逆事觉”,燕王与湘王“同谋大逆”。】 【朝廷对于这些都没有追究,想不到如今变本加厉“称兵构逆”,是可忍孰不可忍。】 【下诏“简发大兵,往致厥罚”】 【命六十五岁老将,长兴侯耿炳文挂平虏大将军印。】 【领三十万大军北伐。】 …… {想起一句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耿炳文也没那么差吧?} {耿炳文军事生涯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即特别长于防守。} {当年他的防区是位于朱、张两强相争前线的长兴,耿炳文死守此地十年“以寡御众,大小数十战”张士诚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所以受封为长兴侯。} {但他不是横戈沙场的大将之才,几乎从未独立统领过大军作战,} {洪武十四年出塞,从大将军徐达,十九年征云南,从颍国公傅友德。} {二十一年北征,从永昌侯蓝玉,都是作为副手,蓝玉对他来说还是后起之辈呢。} {直到洪武末年,将星尽陨,他才渐渐从名将的阴影下走出来,开始独树战功。} {如洪武二十五年平定陕西、徽州等地“妖民”之乱,三十年四川剿贼等。} {说朱元璋把能征敢战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就是这个意思,其实能打的将领也有,但都是以前的副手或者什么勇将,帅才死光了。} …… 季汉·怀帝时期 诸葛亮长叹一口气。 “朱元璋真是……用心良苦啊。” 长于攻坚伐谋的都被除掉,留下的都是勇猛有余智谋不足的。 这样即能保证皇位不受功臣要挟,还能保证藩王有异朝中有人能治。 不提藩王想反有多难。 就算反了,那也是以一州之地对抗天下九州。 对方只要下令决心跟你硬郝,用后勤就能活活拖死反王。 这种长于防守的大将是最好的选择。 “可惜,小儿辈急功近利啊。” …… 【在黄子澄建议下,建文帝又命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 【都督都指挥盛庸、潘忠、杨松、顾成、徐凯、李文、陈晖、平安等,率部并进。】 【大军出征之际,建文帝告诫诸军将士“毋使朕有杀叔父名”】 …… {“毋使朕有杀叔父名”,就是这句话使得军前将士不敢围攻燕王,以免秋后算账。} {朱允炆是个仁慈之君啊。} …… 大明·永乐时期 “仁你娘个头!”
 新书推荐: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谍海青云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