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三百四十九章:宋太祖功绩。
【宋太祖·赵匡胤】 【军事成绩:灭南平、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臣服。基本统一南方。】 【评价A级,得四分】 …… 刘宋。 刘裕掐指算了算。 “在位十七年,收荆湖、灭后蜀、攻北汉、平南汉、取南唐,结束唐末五代五十年的分裂之世。” “罢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 “也不差。” …… 【制度建设:改革军制,设立禁军三衙。由枢密使专掌军事政令,调动禁军。枢密院一切大事都要奏报皇帝批旨。】 看小说上www,9biqu.com 【命藩镇支郡自行向朝廷奏事,不再属于诸藩。】 【为监督各州太守或藩帅,在各州军增设“通判”一职三年一易,管理州郡地方事务“凡诸民之政皆统治之,须与长吏联署文移,方许行下。”】 【规定各州藩镇征收的赋税,除必要开支以外,全部缴由朝廷三司使总管和统一安排,地方不得留用。】 【同时派出转运使监督各藩镇征收商税、专卖税的场务,将有关税收直接缴归朝廷。史称“于是财利尽归上矣”。】 …… 大唐·德宗时期 “这是釜底抽薪啊!” 李适一拍大腿,心中开始兴奋起来。 这些税务税收的场务基本都被地方藩镇垄断而且没有个准谱。 各藩镇一般都会派自己的亲信管理场务,随意规定缴奉数额。 这类无法测度的盘剥聚敛,是地方士庶最大痛苦之一。 更是朕最大的痛苦之一! 摩拳擦掌,李适兴奋的看着天幕。 这一套下来,藩镇的军、政、财,三方大权尽归朝廷掌握! 太好了!只待安西军一到…… …… 大唐·武宗时期 李炎盘算着这个新的官职。 通判…… 似乎就是军队中的监军搬到地方上了。 嗯……由朝廷直接派出带有监察性质的官员。这类官员又不是长吏的属官,等于单线与朝廷联系。 行文与长吏一起联署签名,这样的文书才算有效。 等于通判与太守达到了权力平衡,解决了地方权力问题。 平衡之术都让这人玩出花了! 可惜死的不明不白。 …… 【公元961年规定:“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 【正式开始实行官、职、差遣分授制度,旨在“分化事权”管控官吏,制衡权力。】 【除非诏令中有明确规定,否则都不担任与官称相符的职务。】 【其中,官是“请俸之具,称呼之号”,称为寄禄官,用来定品级和俸禄。】 【职是荣誉虚衔,用来礼遇文官,如殿阁学士等。】 【差遣,“以治内外事”,称为职事官,是有职、有权、有责的实职。】 …… 后唐·明宗时期 “杯酒释兵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官职差遣…” 李嗣源将赵匡胤的制度大体概述一番。 这等等措施将军、政、法、财,全部都牢牢控制于皇帝一人之手。 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乱局,就这样被一举铲除了! 李、郭、柴、赵。 李嗣源背负双手意气风发的想到。 四代明君连出! 定叫这大唐起死回生! ……不过那赵匡义得处理一下。 也不知道出没出生。 …… 【完善科举,锁院制:考官人选确定后,锁于贡院之中。】 【弥封制:由专人将考生试卷上的姓名、籍贯等部分用纸糊起来,最后统计成绩时再拆封公布姓名,密封试卷制度的起源。】 【誊录制度:朝廷雇请一批人将考卷重新誊录一遍,进一步杜绝弥封时考生记标记的纰漏。】 【殿试常设:将李治、武则天的殿策形成制度。最终名次必须由殿试决定,科举取士之权直接由皇帝掌握。】 【评价A级,得四分】 …… 炎汉·光武帝时期 “文武制衡吗……” 刘秀直身而立,仰首望天。 一身绛红宽服迎风猎猎。 一旁的刘庄端坐,给阴丽华端茶倒水。 “宋太祖是真的可惜了,明明已经可以调整了片面以暴制暴的霸道策略,采取王道和平手段。” “又将各地的财政、行政和司法权收归中央。” “第三次北征还一路顺畅无比。” 刘庄叹息一声,不再言语。 刘秀心里也可惜宋太祖的功亏一篑。 就差一点,宋太祖就能重塑思想与天命。 汉朝灭亡后,恢复汉室的动员能够风起云涌。大体因士人百姓忠于儒家大义、忠于皇帝、忠于汉室天命。 思想、个人、信仰三者合一。 而唐代的系统显然缺乏这种核心价值的支撑。 唐朝的支撑是唐太宗总结出的抚民以静、民为国本的理念。 以君主个人的品德,身体力行,做为垂范。 这种风格几乎被历位唐朝皇帝模仿,都以太宗为榜样励精图治。 问题是,皇帝的個人能力有大小、智商有高低。 儒、道、佛,三家思想来回波折没有统一。 士人百姓局限于忠于皇帝个人,以唐太宗一人为三者合一的典范,但对思想和大唐天命没有明确的认知。 所以恢复唐室者没有太多号召力。 毕竟,似唐太宗那样的人太少了。 而五代乱世更是让人将忠于皇帝的这唯一支撑给扔掉了。 虽然宋太祖的种种制度皆有弊端,但挽藩镇于一统,塑文风正武弊,平天下安百姓。 只这些就颇为难得了。 毕竟,他也是纯正的武将出身啊。 …… 【外交策略:公元975年,交趾丁朝朝贡,封其国君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交趾郡王。双方确立宗藩关系。】 【公元961年到963年,女真五次朝贡名马,赵匡胤下诏免登州百姓租赋,鼓励其运载女真贡马前往宋朝。随后女真“附表贡方物”遣使贡马】 【封定难军节度使李彝兴为太尉,追封夏王。李彝兴进贡良马三百匹,多次奉诏抵御、助征北汉。】 【吴越上表称臣内附,因帮助宋朝平复南方诸国,赵匡胤允其藩国自立。】 【评价A级,得四分】 …… 大宋·真宗时期 刘娥无奈的看着像屁股长草一样东扭西歪的赵恒。 “官家,你怎么了?” 赵恒摆了摆手。 “没事……没怎么……” 这怎么说? 说吴越前脚内附,后脚国主就死了? 太宗办事太潦草了! …… 【民生经济:延续周世宗时种种制度,同时加强黄河等主要河流的堤坝休整,避免水患。】 【实行“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的理念,不加农田之赋。】 【同时在周世宗的基础上,除盐铁官营外,其余一切百姓自营不加赋税。】 【下令州县各置义仓,官方所收夏、秋二税,每一石粮另留一斗贮存义仓,史称“以备凶俭”。】 【评价A级,得四分】 …… 大汉·文帝时期 “不加农田之赋……不加赋税。” “以节制养百姓之生理。” 刘恒扶膝长叹。 “若这一条能长久不变,宋朝百姓将安居乐业且经济繁荣矣。” …… 大隋。 杨坚臭着一张脸。 改个名字义仓就是你的了! 这个明明就是朕的杰作! …… 大唐。 “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李世民叹息一声: “张蕴古,你劝朕的话名留青史了!” “朕冤误大臣啊!” …… 【用人识人:用人方面唯才是用,不计旧怨,赵普、曹彬、党进、樊若水等为统一大业出了全力。识人方面……不好说。】 【毕竟自己死的疑点重重。】 【宋皇后不能以皇后之礼体面安葬。】 【赵德昭不清不楚自尽而亡。】 【赵德芳离奇死于睡梦之中。】 【赵廷美不明不白无辜蒙冤,幽愤而死。】 【这一切都源于开封尹、东京留守、晋王、宋太宗的上位。】 【评价B级,得三分】 …… 大明。 “嗨呀!这有啥不好说的!” 朱元璋一拍大腿,不耐烦道: “不就是宋太宗干的那些事吗!” “宋皇后不以礼法入葬,德昭、德芳、德美死的不明不白!” “还有什么不可说的!” …… 大明·永乐时期 “宋太祖是可惜了。” 朱高炽吃着雪花酪消暑。 “豪气干云,睥睨群雄。” “虽常显露出武夫脾气,但懂得返躬内省及时纠偏,又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虽出身行伍十年征战,但难得身上没有暴戾嗜杀之气,为人也宽容多恕,慈悲心肠。” “治国理政总能找到柔性的方式巧妙化解。” “雄武与仁慈,刚正与怀柔,豪迈胸襟与远见卓识。” “是个富有人格魅力的太祖皇帝。” 朱棣用调羹刮尽碗里最后一点冰酪,送进嘴里。 “屁话那么多。” “吃完了吗?吃完了赶紧滚吧。” “处理朝政去!” …… 【后世影响:宋朝开国之君,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评价B级,得三分】 【总分:二十二分】 …… 天幕上,评绩扭转成金色漩涡。 一处空荡荡的庭院展露众皇帝眼前。 肉眼可见的,金色漩涡顿了一下。 随即画面快速跳转。 一处宫殿内,两人身姿展现。 但不同过往皇帝端正肃穆的等待赏罚的样子。 此时两人正干着其他事。 一人被绑缚于柱,另一人则持鞭鞭挞! 『宋太祖怒鞭其弟!』 ……
 新书推荐: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谍海青云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