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我,刘辩,三兴汉室 > 第114章 三箭定高句丽
国内城。 高延优正弯着腰,向赵云介绍着他们高句丽的都城。 ……前都城。 国内城原为玄菟郡旧城,几经战火,还曾被汉人率军烧毁过,只是后来又被高句丽人重建起来。 高延优作为高句丽王族,汉话说的很是通顺:“将军,这里就是城中最高处了,看向外面,一览无余。” 赵云看了看一脸谄媚的高延优,他实在有些无法想象,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没有丝毫胆气的人,竟然敢率军挑衅大汉! 他该不会是想做勾践吧? 赵云心中忍不住怀疑。 只是就他统管乌桓的经验来说,这种时候,就算心有怀疑,在没找到确凿的证据前,必须让高延优好好活着。不然一旦盲目杀了他,会让所有投降的高句丽人人人自危。 高延优并不知道赵云所想,他仍旧安分地当着懦夫,并对赵云解释道:“过去,这里每日都会安排人在此瞭望,若是远处有不明之敌袭来,可提前发现……就像那边,那边本不该有这么一伙人的。” 话一出口,高延优就意识到了不对。 看小说上www,9biqu.com 那一伙人很可能是听闻国内城沦陷后前来救援的,他好像不该将这件事告诉这个让他时常做噩梦的汉将。 但高延优随即又想到——国内城是被他骗开的,不然汉军没这么容易拿下国内城的控制权。 要是这些救援的军队打跑了汉人,他不就惨了吗? 很快想明白这一点,高延优立马对赵云建议道:“将军,国内城的城池在上次被焚毁后几经加固,只需要固守,那些人绝对攻不进来。” 赵云看了高延优一眼,反问道:“为何要守城?我虽带了些步卒来,但属下多是骑兵,将之冲溃不就行了?” 高延优:……说得好有道理。 他提醒道:“将军,这只是第一批闻讯而来的。” 赵云冷笑道:“如此,更该击溃他们了!” 他觉得高延优好歹统率过接近三万大军,应该不至于这么蠢,心中对高延优的怀疑更甚。 语罢,赵云当即点了一千余骑,出城迎敌,而敌人加起来也不过两千余人罢了。 之所以不把全部骑兵带出来,是怕来人见状直接逃了。 高延优由蹋顿看着,陪着赵云旁边,待到两军靠近了,赵云听到对面有人大喊,未久又派出了近二十骑。 他看向高延优,后者赶紧翻译道:“他们想要同将军挑战,要是他们赢了,就……” “就怎样?”蹋顿不耐烦地质问道。 “就放了我!” 蹋顿随即看向了另一位来自扶余国的翻译,后者认同地点了点头。 蹋顿又问道:“要是他们输了呢?” “没说。” 蹋顿嗤笑道:“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笑完,却听赵云也笑道:“的确,战前先派人来送死,这样的好事的确天下罕见。” 蹋顿闻言,想到了自家校尉的武力,当即大笑起来,询问高延优道:“你们高句丽人就这么喜欢派人来送死吗?” 高延优涨红了脸,只敢说道:“不是高句丽人无能,只怪将军太勇猛。” 蹋顿这才首次认可了高延优:“这倒是句人话。” 高延优:…… 说话间,赵云已经独自一人策马而出。 又是三连射,对面三个高句丽勇士应声摔下马去。 见到这熟悉的一幕,高延优只觉得手软脚软,下一秒就要掉下马去。 但接下来,剩下的高句丽人就和当初不同了,他们看了看皆落马而死的三人,竟然下了马,朝赵云这边跪拜起来,俨然是打算投降的架势。 赵云见状,立刻命令骑兵们趁势掩杀过去。起初余下的高句丽人还有想要反抗的,但汉骑刚刚凿穿敌人一遍,剩下的高句丽人便纷纷请降。 在次日,这样的一幕又上演了一次。 然后,赵云才知道缘由。 原来是当初战败逃逸的高句丽人有些已经逃回了部族之中,宣扬起了让他们印象深刻的赵云的恐怖,称之为神将下凡——仿佛赵云越恐怖,他们败得越理所当然。 而某些不相信的高句丽人听闻都城沦陷,却亲眼见了赵云的勇武。 投降也在情理之中了。 闻此消息,赵云之后面对奔赴国内城的高句丽人,也不多带,只数十骑,杀掉来人中最勇武者,然后他就又又又收获了一批投降的高句丽人。 “将军,我感觉不对劲啊!” “哦?”赵云没想到蹋顿竟然开始动脑子,遂问道,“哪里不对劲?” “这些高句丽人不会是故意投降来消耗国内城的存粮吧?” 赵云有些难以理解蹋顿的脑回路,不过国内城地属塞外,粮食的确是一大难题——若从辽东运粮,不仅要征召民夫,还得派兵护送,以防途中遇到高句丽人搞破坏。 未久,阎柔说道:“以如今谷粮的消耗,俘虏们每日只吃一餐,靠着国内城的积蓄,只够不到两月的了。” 说完这些后,阎柔小声建议道:“校尉,如今国内城中有俘虏四千余人,已经超出我军了,接下来还不知会有多少。” “留着除了消耗粮食,总归是隐患。” “不如……” “不可!”赵云果断否决道。 阎柔劝说道:“我知将军有仁心,可眼下这情况……将军若不忍心,不如将此事全部交付于我!” 赵云解释道:“若是朝堂不愿收复国内城,自然可以杀之以除后患,我亦不会害怕落下个杀俘的名声。然若要重回此地,这些人最好留着。” 阎柔闻言,忽然意识到了,这就是他与赵云的格局差异吧! …… 一個多月后,朝廷对赵云的任命诏书连同自辽东转运而来的粮食抵达了国内城。 而赵云所率兵马则仍由其率领,许之可与辽东及护乌桓校尉所属轮换。 待到五月末,原本户籍在玄菟郡的五万余户百姓开始分批迁回故土,一部分居住在以前的城池旧址附近,并准备重修,另一部分则直接来到了“神将”赵云所镇守的国内城。 随着一部分高句丽俘虏被赵云主动放还,高句丽人皆惧赵云之武勇而不敢犯。 这些就是后话了。
 新书推荐: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谍海青云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