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我,刘辩,三兴汉室 > 第307章 赐金
既然骂名已经背了,那么错就不可能认了。 以袁术的性格,就算他有九分的错,那么这些粮商想方设法地钻漏洞卖高价谷粮,难道就没有九十一分的错吗? 于是乎,袁术将错就错,顺势采取了阎象的建议,在与名士们的欢宴之中,屡屡提起流民们被迫远离家乡,又因闻雒阳大治之名而来的现状。 最后再来一句剽窃自李儒的话——“骂名我袁术来背,只要那些闻名而来的流民们能有谷粮果腹,让他们到了雒阳,便如归乡一般。若无归处,皆可视为我的乡人!” 那些非利益相关的名士们本就看热闹不嫌事大,听到袁术这样正大光明的言语,乐得给袁术面子,替袁术宣传起来。 一时间,伴随着“乡人”之名,袁术爱民如子的名声再度远扬。 故事的最高潮是宫中的赏赐,刘辩以袁术心系民生为由,赐金五十斤。 此处的金指的是铜,折成五铢钱的话不到四千钱,但其意义并非四千钱所能衡量的。 此等反转同样出乎袁术的意料,由此,袁术对阎象的建议更加重视了,将阎象引为腹心,时常交谈。 倒让阎象对于一手提拔了他的袁术感激莫名,对于袁术的重视,他一定要尽职尽责地报效! 与名声反转了的袁术不同,虽然李儒后来没再搞什么半卖半送的低价粮,但骂他的声音没有丝毫减少,这种情况一直到四月初,百姓们在去年年底种植的芥菜、冬葵、芜菁等得以收获,李儒才在一片骂声之中将雒阳粮肆与粮仓交还回去。 一秒记住www.9biqu.com 与之一同交还的还有条理清晰的账册。 李儒敢这么干,当然有他的底气,起码拿到账册的粮商们在不造假的情况下找不出漏洞。 什么?李儒用卖粮的受益给大司农的官吏发钱? 但人家李儒可是条理清晰的记载了,这些钱是对大司农的官吏在公务之余,还要被迫接手粮肆,卖粮于百姓的补偿! 不然呢,想要让官吏们无条件替商贾做事,你也配? 所幸李儒的吃相不算难看,粮商们整理账册粮仓后发现,他们还是有得赚的,只不过相对于往年,收益要少个四五成。 对于这个结果,粮商们背后之人反应不一。 河南密县侯氏、荥阳郑氏、京兆长安宋氏等豪族之人齐聚一堂,商议着对策。 今年他们未做准备,粮仓被李儒轻松的掌控,之后自是任李儒拿捏,但明年可就不一定了,他们计划在先在别处储粮。 原本未曾参与这些的雒阳种氏此次也受邀参与了进来。 对于种劭的出现,在场之人不无面露鄙夷之色者。 郑泰的弟弟郑浑首先讽刺道:“昔日吾等冲锋陷阵之时,汝退缩在后,今日来此,莫非是想要不劳而获?” 不过话虽如此,他们还是希望种氏加入他们,一则是种氏富有,二则是种氏的根基就在雒阳县,有种氏相助,他们做事往往能事半功倍。 不然,他们也不会时常邀请种劭和种辑了。 有人唱白脸自然有人唱红脸,曾在敦煌当过玉门长的宋恢说道:“申甫能来,本是喜事一件,何必剑拔弩张?申甫,来,坐我这边……” 种劭先是对宋恢拱手道:“多谢宋兄,不过劭来此,是有数句良言相告,就不必入席了。” 这话一出,在场之人便意识到了什么。 “一则是劭本雒阳人士,富贵之后回馈乡里本是应有之举,若是失去之利能使乡人受益,吾以为并无不可。” 郑浑冷笑道:“若是当初你家的粮肆没跟着涨价,你今日的话我还能信上两分。” 种劭并不理他,继续说:“二则,即便以平准之价,依然有利可图,在场诸君可要想清楚,天下够资格在雒阳贩卖谷粮者,何止在场之人?” “三则,道不同不相与谋,日后再有此般事,不必联系!” 说罢,望着在场之人不一的表情,种劭想到了前日他收到父亲回信的那一幕。 那时的种辑对于粮肆收入近乎减半非常不满,誓要报复。 但种拂的回信却像一盆冷水浇在了种辑身上。 种辑当时震惊的反应犹在种劭眼前——“置身事外?这本就是自家的产业,怎么能置身事外呢?” 与郑浑一般无二。 但两人都没有反对种拂的决定,哪怕种拂远离雒阳,对现实情况及其变化的了解不如他们详细。 而且最关键的是,天子赐金袁术,近乎是公然表明了立场。 种劭深刻的意识到,和眼前这些人同舟共济,是没有前途的。 他可是前途似锦,何必因为一些眼前的钱财放弃以后? 言尽于此后,种劭便转身离开,刚出门没多久,他便听到了身后的呼喊声,回头一看,却是在席间对他以礼相待的宋恢。 “申甫所言,深得我心,不知申甫可有什么门路?如能引荐,感激涕零。” 种劭望着宋恢,没想到在场还有聪明人,他倒是小瞧了。 想了想,他问道:“宋兄出来追我,不怕屋内之人怪罪?” 宋恢应道:“屋中人不足与谋。” “好,宋兄且等消息,劭先行告辞。”种劭回身踏上了马车。 他的马车在城中绕了数圈,最终停在了一处宅院门口。 敲门后,一个儒生打扮的年轻士人亲自迎了上来,种劭知道,此人应该就是小黄门高望的养子了,亦是李儒为太学博士时收下的弟子。 在这段时间,因为弹劾,李儒曾经的许多经历都被人扒了出来,一点点地寻找着过错,高延的存在已经近乎在雒阳人尽皆知了。 这背后所隐藏的宫中与李儒的联系引人遐思。 不过种劭只对高延点了点头,并未怎么示好,原因很简单,要脸。 很快,宅院的主人也来迎他了。 李儒脸上带着无比真诚的笑意,明明是第一次私下见面,但他很熟络地拱手道:“种君何以来迟?” 实际上,当发现种氏的粮肆是一众粮肆中平价粮食卖的最多的之后,李儒就有了拉拢的打算。 而且,在雒阳城中有执法权的执金吾,本身就是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
 新书推荐: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谍海青云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