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我,刘辩,三兴汉室 > 第232章 郑伯克段于鄢
刘辩早就知道蔡邕的脾气犟,却没想到他的脾气这么犟。 贾诩得到的刘辩命令时已经晚了,他此前没有自作主张,放任蔡邕见到了陆骏。 然后……次日一早…… “陛下,孔子作《春秋》,寓褒贬,别善恶,微言大义。陛下可还记得‘郑伯克段于鄢’?” 蔡邕一出口刘辩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了,这一段他学过。 讲的就是郑庄公对他有野心的弟弟共叔段钓鱼执法的故事。 郑庄公故意放任共叔段显露野心,做下不义之事,然后他就有了反击共叔段的正义。后来郑庄公还和偏心弟弟的母亲上演了一幕“不到黄泉不相见”的戏码。 然孔子贬之。 描述此事的六个字都是有说法的,《春秋左传》对此发表了锐评——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郑庄公笑到了最后,但孔子认为他赢得并不光彩。 刘辩对着蔡邕点了点头,他没什么什么“不光彩,但有用”之类的话,免得把蔡邕气着了。 首发尽在www.9biqu。com 蔡邕在成为太常之后,最关注的就是太学事务了。他常常派出手底下的官吏去地方上挑选年满十八岁的青年才俊,其中多是贫寒子弟,政绩斐然。 刘辩只能在心里暗骂贾诩不给力,把麻烦引到了他这边。 蔡邕继续劝谏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其上之民,皆陛下子民也。臣听闻为父母者应教导规劝子女向善而不为恶,未听闻有见子女误入歧途而听之任之的。” “蔡师说的是。” 蔡邕见刘辩诚恳认错,但坚决不改,又劝道:“昔丁孝公曰: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 “今陛下既知周晖之过,岂可放任其成为祸患?” 刘辩这时才叹息说:“过去朝廷为了安置灾民,常有以公田假田于民,供百姓租种,与今之三辅屯田大同小异,然而今公田何在?” “皆如庐江之公田,为豪右所占。” 刘辩说着,挥了挥拳头:“朕想着,不若借此机会,从重处置,以儆效尤!至于造成祸患,蔡师不必忧心,朕已有准备,彼辈乱不起来。” 但蔡邕显然不会被这么轻易说服,他既觉得没必要冒险,也不想看着皇帝行小人手段。 刘辩见状,心念一动,说道:“蔡师许久未见昭姬了吧?我昨日还听昭姬提起蔡师了,不如我命人唤昭姬来此与蔡师相见?” 蔡邕闻言登时心动,却还是佯装推辞道:“此举于礼不合。” 刘辩道:“云台殿亦属禁中,现下也没有别的大臣在,有何不可?” 说罢,不等蔡邕再拒绝,刘辩吩咐郭胜一句“速去”,后者立马派人去请蔡琰过来。 蔡邕没有阻止,见说的口干舌燥都没能说服刘辩,只叹息一声:“陛下务必要将此事托付给忠义之士。” 他的话让刘辩思索起来,贾诩虽是属驴的,打一鞭走一步,但关键时候应能靠得住吧? 而且随着第二批将校率兵前往凉州,三个月前回京受赏的关羽赵云张辽还未再度被派前往凉州,刘备马上就要从青州得胜归来。 还有朱儁坐镇雒阳。 这帮人能搞出什么幺蛾子? 想到这,刘辩也就放心了。 没多久,蔡琰闻讯赶来,刘辩没打扰他们父女相见,没多久就寻了个借口,离开了云台殿。 他一路来到濯龙园,躺在了躺椅之上,脑子里一直想着公田之事。 其实在光武之时,各地战乱不止,那时的朝廷是握有许多公田的。 后来天下初定,光武帝赏赐公田给功臣,赋田给流民,用以安抚人心。 这时候,朝廷还是握有一定数量的公田,足以在面对灾祸的时候让灾民在公田中耕种,贷给种子、粮食和农具,谓之曰:假民公田。 究其本质,其实和三辅的屯田没啥区别,就连安稳之后的假税都一样是四成起。 但伴随着各个时期不断发生的天灾,尤其是邓太后当政的殇帝和安帝时期,十多年的时间全国各地水灾旱灾地震冰雹等一股脑的发生,为了安抚灾民,原本的公田越来越少。 所有权依旧从属于朝廷的假田却难以收回,最终以各种方式在实际上落入了豪强大族的手中。 此后,再有灾祸,便难以施行假民公田了,因为公田不够了。 对于刘辩来说,且不说收回以前被吞占的公田,现在三辅的屯田以及未来在南方新开垦的土地在许多人眼中可是香得很。 所谓令下而奸生,禁至而诈起,以前官吏们能把公田变为私用,现在也能将屯田变为私用。 刘辩之所以想要整一波大的,是想向豪强大族们宣告——莫伸手,伸手必被砍! …… 另一边,陆俊两只手紧紧地抱在胸前,脸色苍白,仿佛是在面对什么让他十分恐惧的东西。 坐在他对面的贾诩言笑晏晏:“公逸放宽心,你不是说了吗,知道你去拜访太常公的只有马超一人,何必惊慌?” 陆俊好不容易鼓起勇气问道:“贾公,下官……” “不行!”贾文和的脸上带着独属于他的温和笑意,拒绝地却很果断,“公逸,你也不想连累家人吧?” 陆俊闻言喏喏道:“下官只怕再去见周晖等人,万一被识破了,会坏了贾公的谋划。” 贾诩摆了摆手:“无碍,你就保持着现在的模样,挺好!” 陆俊脸色更白了,只能在心中暗自呼唤:“太常公,勿忘我!” 云台殿中,被陆俊千呼万唤的太常公蔡邕望着入宫近两年的小女儿,一时间颇为感慨,将无关人等抛在了脑后。 他有心说上一句“清减了”,但他瞧来瞧去,总觉得女儿似乎比记忆中胖了点。听着女儿谈起宫中的日子,眉目间也不见愁色。 虽然过去他的夫人每隔一阵子都能进宫探望,但转述和亲眼所见终究不同。 见女儿在宫中过得顺心,蔡邕也安心了。
 新书推荐: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谍海青云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