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256 重返狼山
司马昱看着企图用唇亡齿寒的典故说服自己的司马聃,苦笑道: “陛下所担忧的,臣又如何不知,但是羌人狼子野心,不可信任,冒然出兵,只恐又遭横祸。” 司马聃哑然,如今他并未掌控权力,只有一个天子的头衔罢了,也不可能真的逼迫司马昱出兵,毕竟临朝称制的是自己的母亲。 司马昱一旦扛不住司马聃的施压,大可将褚太后搬出来,让她们母子自行解决纷争。 褚太后的心思,司马昱当然是知道的,也是抱着多一事不如一事的想法,怎么可能会同意出兵救援姚苌。 司马聃回到自己的寝殿,依然余怒未消,他也不是真的想要北上抵御燕国,而是希望能够打着救援的名义,吞并姚氏。 邺城之战的详细战况早就传到了江陵,如今姚苌麾下的羌军仅有万骑,其余都是汉军。 一旦王师北上,那些汉军肯定是要卸甲而降的呀。 然而司马聃两岁即位,久居深宫,自小长在妇人之手,并不知道晋室在北方早已是声名狼藉。 当初姚襄在淮南时,甚至有东晋统治下的汉人流民劫持地方官员,主动请求归附姚襄的事件发生。 司马聃对身边的亲信宦官道: 看小说上www,9biqu.com “待我掌权,定要有一番作为,岂能坐以待毙,将大好的江山拱手让人。” 且不提十三岁的少年怀揣着怎样的雄心壮志,桓熙此时已经离开银川,来到了狼山脚下。 桓熙指着一处草地,对随行的众人笑道: “当年,我就是在此大败苻雄,生擒苻苌。” 慕容英适时的仰望着他,眼里满是崇拜之意,这样的目光让桓熙十分受用,心情也不由为之舒畅愉悦。 刘阏陋头奉承道: “当日小王奉命统率弓骑,大单于教我骑马步射之战法,又以近卫义从在旁护卫,果然大显威风,一举洗刷铁弗匈奴数十年来的屈辱。” 刘务桓也跟着附和道: “若非大单于伸以援手,我等皆为氐人奴仆矣!” 实际上,以铁弗匈奴如今的地位,不过是给苻家当奴仆,变成了给桓家做奴仆。 只不过,与其为虞国效力,倒不如给梁国当狗。 至少这些年来,桓熙在三分铁弗匈奴之后,就再也没有干涉过刘务桓、刘阏陋头部落中的事务。 当然了,这样的好日子,必然是要结束了。 重新整合铁弗匈奴,可谓是势在必行,桓熙早就不满足于只控制三分之一的铁弗匈奴部落了。 他只是暂时还没有与刘务桓、刘阏陋头提起。 护卫桓熙前来后套平原的将士众多,除近卫义从与百保鲜卑之外,尚有三万弓骑,其中既有人来自鲜卑部落,也有人来自匈奴部落。 桓熙此行,就是要在代国的家门口展示肌肉。 要想动摇他们的立场,可不能光凭使者的三寸不烂之舌。 故地重游,往事历历在目,只是营中来人,通报有长安信使前来,正在营内等候,桓熙只得收起了游兴,匆匆赶了回去。 信是王猛派人寄来的,他已经得到了桓熙的命令,正在想法设法离间苻生、苻坚,而其中一个手段,便是炮制谶言。 谶言这种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可大多数时候,往往都能发挥到作用。 例如北齐后主因为谶言而自毁长城,灭了斛律光满门,而隋炀帝也因此将开国第一功臣李穆全族斩尽杀绝。 桓熙可太清楚谶言的杀伤力了。 当然,苻生是否会上当,桓熙也并没有十分的把握。 好在散播隐射苻坚的谶言,只是王猛的计策之一,具体还有哪些手段,王猛没有详细写下,桓熙也不甚在意。 王猛办事,他向来是放心的。 今日之所以寄信来,主要还是说起王亮出使河北一事。 桓熙冷笑道: “说什么索要兄长遗体,不过是向杀害兄长的仇人摇尾乞怜罢了。” 好在桓熙倒也不怕姚苌投降燕国,这种白眼狼,只要慕容氏大势已去的时候,他必定第一个跳出来,反噬旧主。 帅帐中只有桓熙与慕容英二人,慕容英听他提起‘杀害兄长的仇人’,心中明了,这封信,定是与姚苌、慕容儁有关。 果然,桓熙将目光转向了慕容英,拉起她的手,将慕容英拽入怀中,问道: “与你的兄长分别已有十年,可曾想念过他们?” 慕容英知道,即使自己承认,桓熙也不可能将她放走。 “妾身一颗心,都在桓郎.” 说着,慕容英指向自己的小腹,继续道: “与腹中的孩儿身上。” 慕容英已经怀上了身孕,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桓熙只带了她一人,夜夜同眠,怀孕也是大概率事件。 桓熙闻言,戏谑道: “新人更胜旧人?阿英这就忘了寔儿与翰儿?” 慕容英笑道: “他们如今年岁渐长,又认了桓郎为义父,还有什么事请能让妾身挂心,妾身自是要一心侍奉桓郎,准备迎接腹中的孩儿降生。” 桓熙假装埋怨道: “什么一心侍奉,只不过是嘴上说说罢了,如今多了几两肉,碰又碰不得,早知如此,我就应该多带些人来。” 慕容英眼珠一转,提议道: “左贤王部落中,想来也不缺少年轻貌美的女子,不如妾身找机会与嫣儿说一声,让她为桓郎找些匈奴女子,给桓郎解解馋。” 桓熙却摇头道: “当年我初至河套,左贤王就没少为我进献匈奴女子,只是我洁身自好,不曾将人留下。” 听桓熙说起自己洁身自好,慕容英翻了一个白眼,显然是不信他这番鬼话的。 桓熙也不多作辩解,转移话题,说起了正事: “此前追随你逃出盛乐的随从们,如今都已经暗中潜回了代国,奔走于各部之间,可曾有消息传回来?” 桓熙联络代国各部的使者,正是当年护卫慕容英母子逃亡的那些亲随,他们本就是鲜卑人,又在盛乐生活多年,说话的口音都能模仿得惟妙惟肖。 慕容英曾是代国王后,如今又是晋室册封的王太后,既然是由她的随从们潜入代国,慕容英自然是负责此事的不二人选。 (本章完)
 新书推荐: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谍海青云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