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193 盟誓追随
万众瞩目之下,最先走下马车的并非桓熙,而是他的母亲司马兴男。 司马兴男身穿华美又不失庄严的命妇礼服,周身珠围翠绕,尽显雍容华贵。 灵钧台内外,人山人海,司马兴男看向随后走下马车的桓熙,埋怨道: “这样的盛会,本该只让令姜(谢道韫)陪同你出席,可你倒好,非得让老身掺和进来。” 桓熙知道司马兴男心口不一。 司马兴男这人,平生最喜好出风头,这样的盛会如果不让她出席,往后少不了要听唠叨。 桓熙伸手将谢道韫、阿满一一扶下马车,笑道: “没有母亲十月怀胎,悉心教养,哪有孩儿今日的风光,今日会盟诸部,自当与母亲共同接受河西各族的顶礼膜拜。” “诸位盛情相请,桓某却之不恭,只得从命。” 桓熙独自站在祭台上,声情并茂的诵读着祭文,又以三牲祭祀天地神灵。 不多时,酒缸已经被众人的血液染红。 首发尽在www.9biqu。com 众人闻言,纷纷表态愿意拥护桓熙为河西各部的共主。 秃发思复鞬闻言,激动道: “河西之主,舍大单于,谁能当之,若是另选他人,还请大单于允许我们秃发部离去!” 说着,桓熙问向众人: “诸君以为如何?” 桓熙见状,也神情严肃道: “自今日始,桓某与诸位同享富贵!” 对于这样的安排,谢道韫并无怨言,莫非还能让儿媳走在婆婆的前面。 桓熙当夜又在谦光殿设宴,与众人同乐。 “今日大单于若是执意推辞,河西只怕永无宁日!” “胆敢违抗大单于号令者,河西诸部共讨之!” 他来到灵钧台上一处水缸前,缸中散发着酒香,很显然,这里边盛的不是水,而是酒。 “但是我不能久在河西,很担心离开后,有人不听号令。 司马兴男觉得这是自己人生中最风光的一天。 各部首领都带有一名随从,作为翻译。 司马兴南嘴上说着老身,其实也才四十一岁。 “桓某今日邀集诸位,就是想要与诸君共同推选出一位河西之主,统御河西各族,化解各部的矛盾,使肉食者无忧,而牧民安乐。” 话音刚落,面对桓熙要搞双话事人的提议,乙弗鲜卑的首领乙弗戍愤慨道: 桓熙见状,这才放弃了自己的提议。 “张掖与武威路途遥远,祁复延之所以不远千里前来会盟,都是因为仰慕大单于的德行。 而桓熙的丈人秃发思复鞬则提议道: “我有一计,还请大单于在凉州另设单于台,委派心腹,管理各族事务。 也难怪司马兴男事事都偏向这个嫡长子。 “熙儿这是何意,莫非真以为老身年迈,已经走不动路了。” 桓熙正色道: “孩儿蹒跚学路时,总是母亲牵着我的手,小心呵护。 随后,短刀被交到了邓遐的手上,各部首领逐一上前,从邓遐手中接过短刀,割取心前血。 司马兴南闻言,心花怒放,只感觉自己果真没有白疼他。 众人饮尽血酒,桓熙高声道: “有违此誓,形同此碗!” 各部首领见状,也纷纷赌咒道: “有违此誓,形同此碗!” “熙儿,你有心了。” 桓熙敞开衣服,露出自己的胸膛,忍着疼痛,以短刀割取心前血,滴落缸中。 “古人有彩衣娱亲,卧冰求鲤,孩儿不过是搀扶着母亲走了一段路,何足道哉。” 霎时间,灵钧台上便多了满地的碎瓷。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稿中,就明确指出,魏晋的社稷是禅让而来,以忠治国的说法天然就站不住脚,唯有推崇孝道,以孝治国。 “窃以为,能够化解各部纷争之人,唯有大单于而已。 走上灵钧台,司马兴男将手抽了回来,她扫过跪倒在台上、台下的人群,感动道: 桓熙与各部首领各盛一碗。 所以才有李密在《陈情表》中提到的那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如今也该是由孩儿搀扶母亲,登上这处高台。” 说着,桓熙上前便要搀扶她,司马兴南疑惑道: 就冲桓熙这态度、这表现,桓温在司马兴男的心里,哪还有立足之地。 至此,桓熙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河西之主。 见众人屏息以待,桓熙继续道: “自永嘉之乱以来,河西各族不相统属。 她过去在建康城中与人炫耀儿子,哪能与今天的排场相提并论。 桓熙无奈,只得答应道: 祭文早已备好,是由赵俱代笔。 “天无二日,河西怎能有两位主人!乙弗部只认大单于一人而已!” 说着,将手中的瓷碗用力砸向地面,只听一声脆响,瓷碗四分五裂。 首领们举杯盟誓道: 当然,再怎么尊崇自己的母亲,桓熙也不可能让她跟随自己一同走上祭台。 桓熙再三推辞,他婉拒道: “桓某德浅行薄,安能当此重任,还请诸位另择德高望重之人,方能服众。” 众人闻言,纷纷响应。 不等众人庆祝,桓熙话锋一转,又道: 祭礼之后,桓熙面向各部首领,朗声道: “桓某有一言,还请诸位洗耳恭听。” 孝道自汉朝以来一直都属于是政治正确,尤其是魏晋时期。 沮渠祁复延落后了秃发思复鞬一步,只能在情感上下功夫,他声泪俱下道: 灵钧台的台阶上,桓熙稍稍落后一级,搀扶着司马兴男,而谢道韫则牵着阿满走在二人身后。 其余部落首领也争先恐后的进言表忠。 桓熙轻声笑道: “依桓某的愚见,不如再立一位河西之主,与我共同管理各部。 “在我前往关中后,由他来统领各族,诸位以为如何?” “牧民争夺草场,常有纷争;部落冲突,无人调解,以致常有征伐,涂炭生灵。 “若有不遵号令之人,哪怕远隔千万里,秃发部也将为大单于讨平叛逆,生擒贼首,献于长安!” 至于凉州刺史张曜灵,所有人都选择性的遗忘安定张氏在凉州数十年的统治。 这对已经被桓熙控制的张曜灵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下一章在十二点前 (本章完)
 新书推荐: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谍海青云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