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晋末长剑 > 第三十一章 华风及袭扰
邵勋于十月底离开了晋阳。 启行之前,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走访太原诸县,不单单是府兵家庭,还包括普通民户以及渐成大梁朝第三大牧监的楼烦监。 此监目前存有军马两万余匹,另有牛数千、羊十余万只。 如果说广成苑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军马、挽马、耕牛,左国苑主要培育挽马、耕马的话,楼烦监现在越来越趋向于研究绵羊。 主要技术要求就三点:一、产毛多;二、毛长;三、细而柔软。 自己培育的同时(需要运气),也可以想尽一切办法引进外国羊种。 小小一只羊,有时候可能影响的就是国运。 奥斯曼土耳其苏丹送了一批羊给西班牙,但他没想到其中有只母羊已经怀孕了,最终在西班牙产下小羊,导致奥斯曼帝国引以为傲的山羊品种外流。 十八世纪,西班牙对出口美利奴绵羊至国外的人一概判处死刑。 优质基因资源,就是这么金贵。 做完这这件事后,邵勋瞩咐开平七、八二年将亏空严重的普阳仓、羊肠仓(位于晋阳西北的山中)慢慢填满,留韩王于普阳后,便在十营新军、黑稍中营、义从军、幽州突骑督、亲军的护卫下,南下上党、河南,返回洛阳。 一秒记住www.9biqu.com 十一月中,走走停停之间,抵达了高都县。 回到自家地盘上后,刘闰中杀猪宰羊,自掏腰包,请全军三万多将士饮酒吃肉。 邵勋对此不感兴趣,他只带着几个儿子在乡间转悠,体察民情。 也没有什么特别准备,就是看到什么说什么,然后由此阐发,向儿子们讲解其中的深层道理,有时候也会考一考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加深印象。 刘闰中三子、上党太守刘泉、四子、高都令刘会以及专门在高都负责干酪买卖的刘孝一同作陪,混个脸熟。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驿道之旁,十来个孩童跟在一位年岁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的青年身后,齐声念着古诗。 邵勋伸手止住了其他人的窃窃私语,只唤来高都令刘会,问道:「此何人耶?」 刘会看了一眼便道:「高都县博士姬瑜,凉州人,年方十五,今年试通两经,出任县博士。」 邵勋一听便惊了。 推算一番,姬瑜十一岁入为太学门人,十三岁试通一经,当上了太学弟子,十五岁试通两经,就已经当官了,神童啊! 刘会看了邵勋一眼,又道:「前凉州刺史张骏有一女,年十二,听闻自小便与姬瑜有婚约。」 「哦,张骏的女婿。」邵勋笑了笑,道:「不错。」 「姬博士身后跟着的便是县学生了。」刘会介绍道:「多为诸部贵人子弟,总在乡间奔马驰猎不是个事。前番朝廷送蒙养书和韵书至各县,家父便写信回来,令上党、岢岚、 新兴各部贵人选送嫡脉子弟入县学、郡学读书。」 「刘卿确实公忠体国。」邵勋赞道:「但《毛诗》并非蒙养书吧? 「这些人多多少少已识了些字,故教授蒙养书的同时,也会教一些别的。姬博士说带孩童们出来走走看看,学《毛诗》事半功倍。」 这是世家大族的教育方法。 《诗经》里面的动植物以及山川河流实在太多了,非常适合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实地认识,加深理解。 但能教《毛诗》的人本来就不多,还要带孩子们出游,就更困难了。 所以高都县学也就十几个学生,多为豪强、部落贵人子弟。兴许他们还要赞助不少钱粮,以便这个学校能更好地维持下去。 教育,从来都是一桩非常耗费资源的事情。 「除官学外,私学如何?」邵勋收回目光,问道。 「上党终究还是穷地方,私学不盛,就只有少许有名望之人开馆授徒。」刘会回道:「诸部子弟也不太愿意去官学、私学读书,但以走马弋猎为乐。」 「郡学有几个学生?」邵勋文问道。 「三五人而已。」 「少了。」邵勋说道:「不读书何以明事理?不明事理,朕便是想让他们做官也难。 单靠军功入仕,路子还是窄了。况且学识不丰的话,纵有军功,也升不上去,岂非憾事?」 「陛下说得是。」刘会说道。 出将入相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可若没文化,纵然军功一箩筐,能当上丞相吗?太守、 县令都难! 邵勋继续往前走,很快来到了学生们近前。 「拜见陛下。」姬瑜带着十余名学生一齐行礼。 「免礼。」邵勋笑道,然后走了过去,随意挑了一孩童,问道:「几岁了?」 「十岁。」此人一副高鼻深目的脸孔,再典型不过的西域胡,不过却挽着汉人发饰, 衣物亦同。 「读书如何?」邵勋问道。 孩童愣了一会,道:「好玩。’ 邵勋大笑,道:「好玩就行。上完县学,以后还要继续读书吗?」 「要。」孩童说道。 「为何?」 「我父送了一百只羊过来,若不读,回去要被绑起来打。」孩童老实答道。 众皆哄笑。 邵勋忍俊不禁,摸了摸他的头,道:「这个理由甚好。家里既然花了这么多钱,那就真的要好好读了。读个十几年亦不碍事的,朕就希望这天下读书人越来越多,最好能有几十万人。 读书人太多消化不了。 太少却也不行,因为群体基数太小,无法优中选优。只有基数上去了,才有可能得到更高质量的人才。 造纸、雕版印刷产能的逐步增加,在潜移默化地改变这个世界一一技术和产能缺一不可,光有技术没有产能,同样改变不了这个社会。 邵勋又将高都县博士姬瑜唤到近前,和颜悦色地问道:「今年刚来的高都县?」 「三月来的。」姬瑜躬身一礼,道。 「八个月了,感想如何?」邵勋问道。 「臣以为办学乃利国利民之大好事。」 「好在哪里?」 「譬如上党,羯、乌桓、匈奴之众多矣。民风粗野,戾气十足。臣所教皆各部贵人嫡子,将来是要回部落执掌权柄的。把他们教好了,戾气便会少上许多,此为循序渐进,终令诸部沐浴华风。」 「你从移风易俗的角度来说事,不错。」邵勋说道:「何为风俗?衣食住行是风俗, 语言、书法、乐理、节日是风俗,就连那为人处世的准则亦是风俗。好好教,训诸部以华风,此事汉魏以来做得少,到朕手里,却不能再拖下去了,朕记得你。」 「臣遵旨。」姬瑜再行一礼,应道。 ****** 冬月下旬,邵勋出上党、过河内,经河阳三城浮桥进入洛阳地界。 黄河河面上已然结起了坚冰,比以往早上许多,昭示着这个不一样的严冬。 二十四日,充当先锋的横冲营抵达洛阳北郊。 当成千上万名发鲜卑兵抵达时,又在洛阳引起了轰动。 作为刻意笼络对象,邵勋亲自将这十营人安置到了邵园、潘园内外。 但邵贼是什么人,他岂能让手底下一直闲着?白吃饭肯定是不行的。 二十五日,兵部尚书左丞亲临潘园,给屯驻在这里的横冲、决胜、黄甲、玄甲、射声五营发放军资。 「碗,榆木为之,可受饭三升,一人一个。」 「麸袋,可缠绕于腰间,受粮四斗五升,一人一条。 「披毡、马毡,冬日人、马御寒,人手各一。 3 「刀子、锉子、钳子、钻子、药袋、火石袋、盐袋、砺石等,人手各一。 2 「饭,十人置一。」 「铡草刀、铁锹、铁镐、伐木斧、锯子、凿子、大小瓢,五人置一。’ 「布槽(存放马料),十人置一。」 兵部小吏们高声唱着名,临时征发的洛阳百姓则在挨个卸货。 这都是从洛阳武库中取出的军资,怕胡人不懂,因此仔细解释了一番。 胡人确实看得一愣一愣的,至少仆固忠臣十分震撼。 这些东西有的认识,有的甚至用过,毕竟部落贵人会给他们提供装具,归顺梁帝大单于后,又补充了一些,但绝对没有今天领到的这么齐全。 真的惊讶了。 中原军队零零碎碎的东西是真的多啊,而且都是有用的,还做成了统一的规格,按照不同的部队发放相应的物品。 怪不得如此能打呢! 「仆固忠臣何在?」发放告一段落后,卫展朗声问道。 鸿胪寺的官员在一旁翻译。 「我———在此。」仆固忠臣上前一步,道。 「潘园这边驻有五营,暂由你统率。好好操练,勿得懈怠,等候出动命令。」卫展说道。 仆固忠臣听完后没什么意见,只问道:「打谁?」 卫展搓着手,看向渐渐飘起的雪花,道:「建邺都下大雪了,你说呢?少少出动几次,让贼人过不好年,也是一桩美事。」 仆固忠臣有些茫然。建邮是哪?他真不知道。 不过也没什么了,打便是! 能和邵单于纠缠这么多年,这个「建邮国」的军队应该是十分强劲的。 仆固忠臣微微有些黯然。义从军、落雁军的战斗力,他都看在眼里,一番冲杀之下, 不知道几人能回。 但这就是命,按照草原人淳朴的理念,邵单于便是让他去死,也不能皱一下眉。 好在似乎只是「袭扰」?正面打不过建邺步骑,避其锋芒后再绕回去偷袭就是了。
 新书推荐: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谍海青云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