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晋末长剑 > 第五十三章 伏杀
拓跋鲜卑确实有“乱党”,而且上演了一场大戏,就在邵勋春耕前一个月。 正月的盛乐寒冷无比。 狂风卷来,残雪飞舞,直如那细碎的纸钱。 桦树林涛涛作响,树枝张牙舞爪,仿佛魔鬼的手臂。 风很大,人的脸很冷——冷漠的冷。 拓跋氏自大鲜卑山西迁后,便沿用匈奴旧俗,开始祭天。 部落时代,祭天的时间和地点比较随意。 拓跋猗卢建国后,开始春秋两祭,即正月和九月。 最近朝中又在商讨,或许可以一五九月三祭,或者春祭改到四月,看起来有点乱,其实是国家各项规章制度一步步完善、固化的标志。 拓跋鲜卑以天地、日月、星辰为神灵,正月所祭乃天神,选在盛乐城西,即所谓“西郊祭天”是也。 祭坛已经搭好,上立七根木雕彩绘神灵。 一秒记住www.9biqu.com 祭坛旁有台阶,外有土墙垣,垣开四门,门颜色不同(东青、南赤、西白、北黑),置白牛、白羊、黄马各一。 萨满女巫站在祭坛东侧,卖力地摇着手中的鼓,嘴里反复吟唱着祝辞。 来自独孤、贺兰等部的七名贵族少年手捧酒器,肃立于风中——七这个数字代表除拓跋氏外,与其血缘关系、政治联盟最亲近的七个部落,部落首领不一定需要本人亲至,但代表是必须要派的,一般是亲近的子侄。 “春来牧草丰衍。”女巫登上了一级台阶,用鲜卑语高声吟唱道。 祭坛土墙外呼啦啦跪下了一大群人。 以祁夫人、代王拓跋郁律为首,外加文武百官齐齐拜伏于地,面色虔诚。 祁夫人口中还念念有词,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拓跋郁律及王后王氏联袂拜倒之后,慢慢起身。 与前汉《周礼》中禁止后宫参与祭祀不同,鲜卑母系社会残留较多,像祁氏、王氏这类贵妇是允许参与祭天的,甚至站位极其靠前。 此时拓跋郁律面容平静,但王氏却下意识感觉到了些许不安,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瞟向了祁氏。 “六月阴山无霜。”女巫登上了第二级台阶,再次吟唱道。 众人再拜、起身。 祁夫人嘴里不再说话了,面容变得有些冰冷。 虽皮裘在身,王氏仍下意识打了个寒颤。 她心思敏感、细腻,总觉得今天有些不对。再看看阴沉沉的天空、呼啸的北风以及狰狞的树枝,心中愈发惶恐。 “至秋六畜皆肥。”女巫登上了第三级阶梯。 众人第三次跪拜,如是者总共七次,对应七级台阶、七段祝辞。 结束之后,众人稍事休息。 持酒少年则将酒洒向祭坛。 拓跋郁律来到了场边,身边跟着数十部落公卿、贵人,都是他的亲信。 “今日可真够冷的。”一阵大风吹来,拓跋郁律只觉冷风往脖子里钻,他下意识紧了紧身上的皮裘,但还是觉得脖子冷飕飕的。 公卿们活动着手脚,低声交谈,无外乎晋国使团南返,凉州使团称臣,匈奴遣使修好,以及明年要不要二次南下之类。 男人嘛,不是谈女人就是谈军国大事。 王氏来到了旁边一处帐篷内,没多久,祁氏也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对方是长辈,王氏立刻起身行礼。 祁氏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心中有些厌恶。 这个王氏明明出身草原,诸般仪态却跟晋人女子一样,装什么呢? 祁氏身后的贵人们则神色各异地看着王氏,像是在打量猎物一般。 王氏身旁亦有些护卫,对其怒目而视。 新党旧派之间,本就互相看不顺眼,日常互怼,老正常了。 王氏没说什么,只觉得今日气氛有些诡异,心中惊慌难抑。 她担心起了只有三岁的儿子什翼犍。 她只有这么一个孩子,两年前生下后,非常珍视,今日才离宫一会,便有些想念了。 思及此处,便有些坐立不安,也说不清楚到底为什么。 至于拓跋郁律么,人所共知,他有七个子女。 长子拓跋翳槐住在贺兰部,与他的舅舅、贺兰部首领贺兰蔼头一起生活。 次子便是拓跋什翼犍了,乃代妃王氏所生,目前生活在盛乐。 三子拓跋屈、四子拓跋孤更小,目前也在盛乐。 三个女儿中,长女嫁给了刘路孤。 次女前年嫁到了贺兰部。 三女去年出嫁给了宇文部首领宇文丘不勤——一个快五十岁的老头。 七个子女年纪都不大,长子也才十来岁,三子、四子甚至不满周岁。 三个女儿也都是刚满十三岁(虚岁)就出嫁了。 外间吹起了更大的风。 祁氏坐了下来,闭目养神。 王氏偷偷瞄了她几眼,强自压下内心的不安。 拓跋郁律等人已经换上了戎服,准备登马绕坛——戎服非铠甲,只是一种武人穿的战袍,高级武人的戎服更是礼仪性服饰。 鲜卑风俗,祭天完毕后要绕坛奔走。 拓跋郁律绕三圈,公卿官员绕七圈,此俗来自匈奴。 准备完毕后,众人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过程非常顺利,很快就完成了。????角声渐渐吹响,这是返回盛乐的信号。 王氏起身,先向祁氏行了一礼,然后出了大帐。 马车行了过来,侍卫们恭请王妃上车。 “大王何在?”王氏轻声问道。 “带着贵人、将官们先行离去了。”侍卫答道。 王氏点了点头,上车离开。 ****** 另外一边,拓跋郁律的马车已经入了盛乐,行至青石板上。 就在此时,耳边突然传来一阵角声。 正在车中假寐的拓跋郁律猛然睁开了眼睛,他下意识掀开了车帘,就在此时,大街两侧的屋顶上射来了密集的箭矢。 膀大腰圆的弓兵们手挽强弓,使出吃奶的劲,将又长又粗的重箭射了出去。 箭矢来势甚急,威力惊人,顷刻之间,马车便已中了百余矢。 拓跋郁律被一箭射中肩膀,立刻被带倒在地。 “杀了他!”城门内外涌来了无数甲士,怒吼着冲向拓跋郁律的车驾。 侍卫们拼死抵抗,但箭矢太多了,他们一个接一个倒地,惨叫连连。 部落贵人、公卿们穿着礼服,无遮无挡,在密集的箭雨之下,死伤比侍卫们还大。 有人试图利用马车躲避,但前后左右都是弓手,怎么躲? 还有人拉起受伤倒地的拓跋郁律,试图避往两侧的民宅。 民宅轰然大开,又从中涌出大量兵士,见人就砍。 拓跋郁律绝望了。 生死之际,他突生明悟:这么大规模的围杀,涉及到的人非常多,但却没走漏风声,很显然他已经被盛乐上层集体出卖了。 “哈哈!”他悲凉地笑了起来。 草原果然不需要懦弱者! 威望不足的君主吃了败仗,下场只有一个:死。 “嗖!嗖!”又一蓬密集的箭矢射来,拓跋郁律身中数箭,轰然倒地。 “噗!噗!”围杀而来的军士们很快将随行的公卿官员砍倒在地,然后将拓跋郁律的首级斩下,送往城外祁夫人处。 城西。 王氏刚行至半路,便有人飞马来报。 她一阵头晕目眩,直欲软倒。 “阏氏请速做决断。” “可敦去代郡吧。” “王妃,现在走还来得及。” 护卫车驾的不是拓跋郁律亲军,就是出身代郡的王氏家将,纷纷恳请道。 诚然,按照草原规矩来说,王氏不会有事,因为不杀女人——“部落争夺杀父兄,而不杀其母。” 但凡事无绝对,此番显然是祁夫人下令动手,她会不会破坏规矩杀王氏呢?没人敢保证。 王氏眼泪簌簌而下,死死咬着嘴唇,都流出血了。 她又用力掐着自己的大腿,劲大得手直颤抖。 片刻之后,她终于稳住了心神,颤声道:“奔代郡,带上什翼犍,他还在城中。” “遵命。”立刻有家将策马飞奔而去。 马车当场转向,在百余兵将的护卫下,向东行去。 管不了许多了! 拓跋翳槐在贺兰部,多半无事。 拓跋屈、拓拔孤二人各有母族,如果他们的舅舅们不想办法施救,致其为祁氏所杀,那她也没办法了——王氏毫不怀疑祁氏会想办法杀掉郁律的四个儿子。 她现在只想保住什翼犍,带他回到代郡,那样就没人能对付他们母子了。 至于拓跋代国的未来会怎么样,她不关心,也没资格关心。 祁氏那个毒妇多半会立二儿子贺傉为王,但贺傉生性怯懦,真能服众吗? 毁灭吧! 王氏又流下了眼泪。 代王最近屡屡心神不宁,说有很多贵人对他不尊敬,甚至当面给难堪,就是因为去年南征无果,耗费还不小。 他曾经试图缓和与祁夫人一党的关系,但现在看来终究无用。 毒妇得意不了多久的。 南边那个人正在秣马厉兵,随时都可能北上。 听闻他一介兵奴出身,却打下了如今这个局面,这种人物又岂是好相与的? 心狠手辣、意志坚定、眼光卓绝,试图征服一切。 待他准备完毕之后,必然会大举北伐,届时倒要看看毒妇和她那个懦弱儿子如何应对。 马车渐渐远去,正如护卫、家将们所猜测的那样,没人来追击。 数日后,行至参合陂之时,终于有家将追了上来,把裹在毛毯中的拓跋什翼犍交到了王氏手中。 他们也带来了盛乐的消息:当日那一场伏杀,侍卫无算,诸部大人、朝中公卿官员死者五十余人。 祁氏立拓跋贺傉为代王,布告中外,只罪拓跋郁律一家,无涉他人,盛乐乃安。 拓跋屈、拓跋孤皆由母族接出,得人协助逃出盛乐,往自家部落而去。 祁氏盛怒,遣兵追捕拓跋屈、拓拔孤、拓跋什翼犍三人,并要求贺兰部交出拓跋翳槐。 没人吃得准各个部落会怎么反应,国中一片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或许大家都在观望吧。 拓跋猗卢、拓跋六修、拓跋普根、拓跋始生、拓跋郁律哪一个是正常死的?大家早习惯了,先观望一番再说。 (本章完)
 新书推荐: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谍海青云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