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秦将 > 第六百九十六章:考校
赵彻引发的小插曲,让整个家宴的气氛变得有些不一样。 赵佗夫妻有些后怕,担心自己这个儿子接下来又搞出什么事情,吓得一颗心全放到娃身上。 皇帝的诸位公子中,除了胡亥将嫉妒和不满写在脸上外,其他公子也各有心思。 不过他们的注意力并不在自己的小外甥身上,而是在思索始皇帝召集诸多子女,举行这场家宴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现在不是过年,也不是过节。 一向勤政,对家庭团聚不感兴趣的始皇帝突然搞这一出,换成谁都能察觉到此事不正常。 家宴进行到中段后,始皇帝果然有了动作,竟然当场对诸位公子抽背《商君书》和秦国律令的内容。 扶苏作为长子,自然是第一个上场。 “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徵也;慈仁,过之母也……” 在他清朗的声音中,将始皇帝所抽查《商君书》中的《说民》一篇流畅且完整的背诵了出来。 见到这一幕,嬴阴嫚微微一笑。 看小说上www,9biqu.com 她这个同胞兄长背这些东西,自然是毫无问题。 在楚国灭亡前,没开窍的扶苏常常惹怒始皇帝。 每当这个时候,他们这位父皇就会罚扶苏去抄录《商君书》和律令,那几年下来,扶苏起码将《商君书》抄写了上百遍吧,这个抽背对扶苏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相比嬴阴嫚,赵佗则是敏锐的将注意力放到始皇帝抽背的内容上。 《说民》,其“说”通“夺”,主要讲如何夺民所尚、夺民所善、夺民所易、夺民之财、夺民所欲。 开篇就说巧言善辩和聪明有智谋,是违法乱纪的帮手;过度的礼乐是放荡的引子,仁慈则是犯罪的根源…… 所以想要让国家强大,就要让黔首人民变得愚昧。 上位者要控制人民的财富转化和黔首的欲望,根据人性来操控人民,同时任用酷吏,刑九赏一,轻罪重罚,以此来威慑天下,达到以刑去刑的效果。 这样做就能逼迫天下黔首走上耕战的道路,为了获取爵位的赏赐而爆发出强大的力量,最终使得国家强大。 “《商君书》足有二十余篇,这《说民》一篇是秦国制度的核心,是历代秦王治民的手段。皇帝特意让扶苏背这一篇,恐怕是要特意考校他对治国的理解。”赵佗眼睛眯了起来。 果不其然,待到扶苏背完后,始皇帝便开口道:“扶苏,你觉得《说民》一篇如何?” 赵佗眼皮一跳,死死盯着扶苏。 这绝对是一场来自始皇帝对继承人的考验。 众公子神色紧张,纷纷看向自己的长兄。 侍立在殿侧的中车府令赵高也是抬起脑袋,目光望了过来。 他希望扶苏在回答中出错。 面对众多目光,扶苏道:“禀父皇,儿臣认为商君所言治国之法,是我秦国能在天下诸侯中崛起和强大的根源,耕战是强国之道,这是我大秦能统一天下的根本。” 话语到此完毕。 扶苏点到为止,没有继续说下去。 后面他其实还有很多话想说,有自己真正的意见想要表达。 但他还是忍住了,经过赵佗、李斯的先后提点,他又在外面锻炼了一年多,如今的扶苏已经能分清场合和对话的人物了,不会在这种时候踩错了坑。 “嗯,不错。” 始皇帝欣慰的点了点头,没有继续问下去,让扶苏坐下,转头开始考校其他公子。 这一下就出现了问题。 诸位公子都是从小就有师傅教授《商君书》和秦律条文的。 但他们平日并不受皇帝关注,皇帝一年四季和他们说不上几句话,根本没心思管他们,就更别说是考校之类了,使得这些公子的基础功并不扎实。 而秦国宗室,又有无军功者不得封爵拜官的规定,诸位公子眼看没有掌权的可能,只需每日在宅邸里吃吃喝喝就可以一辈子富贵的过下去。 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去锦衣玉食享受酒色美人,学这些枯燥的治国之道做什么? 背书? 以前背的东西,在出宫开府立宅后早就忘得差不多了。 所以他们的水平自然是可想而知。 没想到今天他们这位父皇,突然来了个抽查背诵,当场就让诸位公子现了原形。 诸位公子搜肠刮肚的在记忆里搜寻那些快要遗忘的字句,一个个背诵的磕磕绊绊,甚至还有将几篇律文背串的。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治法不可不慎也,国务不可不……不……不……” 被抽查的公子高支支吾吾的背不下去。 他干脆哭丧着脸跪在地上,向始皇帝求饶道:“父皇,儿臣无能,背不出来,还请父皇责罚。” 始皇帝板着脸,没理他,看向旁边脸色发白的公子将闾。 “下一个。” 没过一会儿,来参加这次家宴的公子大多跪在了地上,排成了一排。 这让一旁的赵佗看的汗毛倒竖,他想起前世上学时抽背课文的场景,这可真是太熟悉了。 “嘶……皇帝等会儿可别叫我背啊。” 赵佗心惊胆战,连忙低下脑袋,假装逗弄儿子,深怕被始皇帝注意到,一会儿也点名让他加入背书的行列。 好在始皇帝板着的脸,在轮到胡亥时,终于松开了。 “人主之所以禁使者,赏罚也……故遗贤去智,治之数也。” 胡亥流利的将整个《禁使》篇背诵下来,喜滋滋的对始皇帝道:“父皇,我可一个字都没背错吧?” “嗯,没背错。” 始皇帝满意的笑着,然后转头对跪在地上的诸位公子训斥道:“尔等不如长兄也就算了,怎得连幼弟也比不过。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真是混账!” 诸位公子战战兢兢,面色哀苦,只能求饶道:“父皇,吾等皆愚钝之人,回去之后,一定好好习诵。” “哼,起来吧。” 始皇帝摇摇头,让这些公子起身回位,然后又转头看向胡亥赞道:“你年纪虽小,但学的不错,比你这些兄长好多了。” 胡亥嘻嘻笑起来,顺口说道:“父皇,还是中车府令教导的好,我这才能记住呢?” “嗯,你这师傅倒是选对了。” 始皇帝望向殿尾的赵高。 赵高忙道:“皆是公子聪慧过人,非臣之功也。” 始皇帝笑道:“在朕面前无需推功。中车府令教导公子有功,赏六金。” “臣拜谢陛下!” 赵高忙俯身行礼,待到起身时,看到胡亥正对着他得意的笑。 他对胡亥回了一个笑容,心中却暗暗叹了一声。 始皇帝虽然夸赞胡亥背的不错,但也只到此为止,没有像对待扶苏一样,去询问胡亥对这些问题的见解,大概是看他年纪还小吧。 没机会了。 作为始皇帝的知心人,赵高很清楚这次家宴真正的目的。 始皇帝之前让长公子扶苏去主持迁徙六国宗室贵族的事情,是在考验他的能力以及政治倾向。 现在召集诸位公子举行这场家宴,则是要在自己的诸位儿子中再进行对比一番,看看自己的儿子里面,是否还有可造之材。 结果扶苏和胡亥之间的诸位公子,面对始皇帝的突然抽查,都表现的平庸不堪。 长公子的表现不说完美,但绝对是上乘,能与他相比者,唯有胡亥。 但胡亥年纪太小,而且不如长公子的势力庞大。 岳丈是廷尉李斯,妹夫是武功侯赵佗,又与蒙恬共事。 这些都不是才刚十三岁的胡亥能够相比的。 今日这场家宴,始皇帝大概将做下最终的决定。 在赵高的担忧中,这场家宴总算是过去了。 “尔等退下吧。” 始皇帝挥手,让诸位公子先行离去,然后又说了一句:“武功侯留下。” 这让赵佗头皮发麻,该不会是皇帝真的要将他留下单独抽背吧? 他寻思着要是真发生这事,能不能求皇帝把《商君书》换成《孙子兵法》。 然而始皇帝问出的一句话,让他措手不及。 “武功侯,朕欲立扶苏为太子,你以为如何?”
 新书推荐: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谍海青云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