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风起明末 > 第四百四十八章:时间
“成都府不可能保住,羌蒙联军超过三万人,又有刘宗敏麾下有五万的兵马。” 陈望凝视着舆图之上的军棋,四川的局势恶化并不在他的预料之外。 “张令手底下不过数营残兵,落败只是迟早的事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张令的能力毋庸置疑。 四川的兵马本来在内地的营镇算是一等,但是因为摊上了一个自大愚蠢的巡抚陈士奇,武备缺乏,军饷不足,根本就没有多少的战斗意志。 “张令能够坚持这么久的时间,说实话已经是超出了我的预料。”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川兵保卫乡土的情结使得他们顽强的支撑下去。 但这样的情结终究会被消耗一空。 那些达官显贵们在平安的腹地之中作威做福,纸醉金迷。 而他们这些在刀口舔血,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搏命的大头兵却只能吃糠咽菜。 谁又能够甘心? 看小说上www,9biqu.com 叠溪所告急,陈士奇却迟迟没有派兵援助,反而是试图不断加固成都的城防。 陈士奇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保住叠溪所,他只想保住成都,保住自己的命。 这也是为什么当叠溪所告破之后,各镇兵马却都没做抵挡,直接便撤到了成都的东面和南面作壁上观的主要原因。 各镇的营将都不是傻子。 不仅如此,成都城内本来还有不少的营兵,但是也因此出现了大量的逃亡。 胡知礼眉头紧蹙,川蜀之地自古易守难攻。 “成都还能坚持一些时日,是否……让马祥麟领六司的兵马前去驰援?” 若是李自成攻陷成都,占据成都盆地,把持要道,日后若要收复,只怕是要耗费十倍乃至百倍的精力。 “这是你的想法?” 陈望转头看向胡知礼,问道。 胡知礼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 “入川的兵马虽说有将近十万之巨,但石柱马氏在西南广有名望,若是尽提六司之兵前往,加上川中各镇,再征调各司土兵,足以与闯军相持。” 陈望眼眉微挑,不得不说,胡知礼这些时日呆在中军部协助他处理军事与政事,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少的提高。 单凭胡知礼现在说出的这一席话,胡知礼在战略方面的水平足以使得他独领一师。 “你的分析没有错。” 陈望心中有些欣慰,先是肯定了胡知礼的方略,不过随后又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但是这是最好的情况,也是最为理想的情况。” 胡知礼和胡知义、陈功两人不同。 胡知义、陈功两人常常领兵在外,很多时候镇守一地,独领兵马,作战经验丰富。 但是胡知礼却没有相应的统领经验,他更多的是掌管情报司、军法司这样的辅助机构。 对于军事的了解,也是这段时间呆在中军部内,在一众制定战略参谋的熏陶之下逐渐加深的。 所以更多的,胡知礼得到培养是大局观,也就是战略层次的。 这也使得胡知礼对于军事见解很多时候脱离实际。 “这其中要考虑的有很多。” 陈望将手放在了六司的领地之中。 “六司的兵马确实可以调动,六司有七万两千人,去年就开始进行整训,武备也得到了加强,战力比起之前确实强悍不少。” “但是要调动如此多的兵马前往成都,所需要耗费的后勤人马,军费资财是多少,你有计算过吗?” 胡知礼看了一眼陈望,在中军部呆的这段时间,对于后勤自然也有了解。 他做出这个安排的时候,对于后勤并没有多少的考虑,但是陈望问起之后,他的便开始的飞速的思考。 算出六司调动的兵马所需要的大概军费资财并不困难,胡知礼很快也得到了答案。 “六司出兵的粮草供应可以从郧阳、汉中两府供给,这两府之中为了应对此后的战事,我们囤积了大量的粮草,正好可以用于对于四川的攻略。” 陈望赞许的点了点头,不过旋即抛出的问题却是让胡知礼的脸色低沉了下去。 “六司的粮草足够了,那要调动川中各镇的兵马,还有各司的土兵出战,军费,粮草又从什么地方,也从汉中和郧阳出吗?” “《史记·平准书》记载,’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 “如今的蜀道虽然不如汉时那般难行,但是运送损耗仍然很大,四川的战事一旦僵持,汉中和郧阳的粮食最多支撑的一年的事情。” “郧阳、汉中的粮食虽然多,但是还要支撑我们在各地的兵马,河南的灾情刚刚退去不久,收获的粮草仅供河南一省之地,南直隶的屯田才刚刚展开,要想收获成效,还需要起码一年的时间。” “我们现在打仗所用的粮草,都是从各地士绅官宦手中夺来的,最多再支撑一年的时间。” “如果现在动用汉中、郧阳的存粮……” 陈望的目光上移,一路移动到黄河沿岸。 “你觉得,之后的粮草储备,还能够支撑我们日后的作战吗?” 胡知礼神色微僵,他知道自己的考虑还是不够全面。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 陈望点了点桌面上的舆图,接着说道。 “前些时日,李自成迎娶和硕特汗国公主,与其结盟,归附在建奴的统领之下。” “但是你也知道,李自成其人,非久居人下之辈,无论是与羌人合流,还是与和硕特汗国联姻,都是为了自身的发展。” 李自成的布置安排情报司掌握的不多,但是足以证明李自成确实不是真心实意的归附清廷。 潼关那边,李自成排布了超过十五万的兵马进攻潼关。 但是实际上潼关的攻城战烈度并不强。 李自成并没有真的想要真正进攻潼关的意思。 李自成将潼关只是作为一个巨大的练兵场,磨练麾下那些吸附不久的兵马。 “他做大清的顺王,也只是知道完全没有击败我们的可能,所以才想要借助清军的力量来和我们一教高下。” “李自成想要摆脱控制,想要自立为王,就必须要谋求发展。” 陈望指着指舆图的北面。 “李自成现在占据陕西,北面是漠南、漠北的蒙古,两部蒙古都是建奴的臣属,草原也不适合发展。” “西面是和硕特汗国的控制地带,东面现在在建奴的兵锋之下,李自成只能向南扩张。” “汉中府李自成知道自己不可能打下来,所以李自成唯一的破局之法……就是进往四川。” “你觉得,刘宗敏带领的兵马,会有多少的精锐……” 胡知礼面露沉凝之色,没有回答,这些事情都是他此前没有考虑过的。 “如今处于四川府内的羌兵、蒙骑,闯军,多乘快马,善于野战,来去如风,四川盆地地势开阔,一马平川,这是他们的优势。” “六司的兵马虽强,但是却是强于山地作战,在平原地带,对上闯军无疑是处于下风。” “川中各镇兵马不足以作为依靠,各司土兵战力虽有,但是各部土司互不统属,难以统合。” “马祥麟虽勇,但是威望却仍不足统领各部,再者马祥麟并无统领近十万大军的经验。” “或者是说,整个四川境内,都没有一人有着统领十万大军的帅才在。” 陈望摇了摇头,缓缓道。 “哪怕是秦良玉,都没有。” “若是秦良玉能够挂帅,我或许还真的会考虑依照你此前的想法布置。” “但是秦良玉,是决不可能挂帅,这一点你也清楚。” 秦良玉久经沙场,虽然没有指挥这种超大规模战事的经验,但是必然不会出太大的差错,只需要渡过一个适应期,指挥这种规模的大战理当不成问题。 但是秦良玉效忠的至始至终,都是大明的朝廷。 如今秦良玉在石柱处于半软禁的状态。 马祥麟合同另外五司的土司,加上族中大部分青壮派的支持,以有心算无心,才将秦良玉手中的权柄取来,软禁在土司府中,勉强维持石柱稳定的局面。 “而且如此规模的大战,一旦有失,后果难以预料,大好局势,一夕崩溃,并非虚妄……” 陈望叹息了一声,说到最后,他突然想起了卢象升和杨嗣昌的争执。 在戊寅之变的时候,杨嗣昌作为执掌兵部诸事的阁臣,建奴入寇荼毒北直隶,万般的罪责都维系于他一身。 在强令卢象升不得浪战之时,他如何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会受万人唾骂。 卢象升看到的是眼前,但是杨嗣昌却是担忧着未来。 两人都没有错,但是两人又都有错。 世间诸事,并非非黑即白。 实在是有太多的变数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 胡知礼低下了头。 “我考虑的确实不周,让大哥失望了。” “不。” 陈望嘴角上扬了些许,夸赞道。 “仅仅是这么段的时间,你就有这样的见解,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让胡知礼统领情报司,只是权益之计。 胡知礼是他的表弟,亲信之中的亲信。 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情报司这样的机构便不可能一直交付在胡知礼的手上。 如今情报司虽然只是作为情报机构,但是日后的发展必然将会成为锦衣卫那样的暴力机关。 情报司的下属已经开始在训练行动队,不仅仅只是承担谍报的作用,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破坏以及刺杀行动。 到时候还需要处理很多见不得光的事情,掌控情报司的人必须是一把刀,还必须是一把快刀,一把没有多少私人感情忠心耿耿的快刀。 “定南镇草创,单靠陈功一人没有办法掌控六师。” “定南镇镇守副总兵位置,一直以来我都是留给你的。” 陈望拍了拍胡知礼的肩膀,郑重道。 “山东的军港,交给别人,我难以放心。” 胡知礼神情微振,不过旋即似乎是又想到了什么。 “情报司那边?” “情报司那边我已经安排好了,到时候交接的时候你费心一下就好了。” 情报司的主官,陈望准备先让赵怀良接任,而后逐渐由新人接替。 这么多年的战事下来,流浪孤儿很多,汉中镇下有不少遗留下来的军士遗孤。 情报司如今很多人新人,就是从这些遗孤之中吸纳。 日后的情报司,逐渐换血,大部分骨干都会被这些遗孤所代替。 “成都府那边,虽然守不住,但是要关注。” 陈望重新将话题调转了回来。 “可以遣人去四川叙州府南溪寻侯良柱。” “侯良柱作为四川镇镇守总兵官,在各镇兵马之中广有威望,各地土司对其畏惧有佳。” “若是能够劝服侯良柱,最差的情况,也能够保住川东八府。” 陈望的手在舆图四川的位置上划了一个大圈。 “成都府可以失,但是川东八府若是能够掌握我们手上,日后入蜀对于我等来说亦并非难事。” “六大宣慰司的兵要调,但是不能调到成都府内。” 陈望的目光上移,而后抬起头,干脆利落的下令道。 “中军部拟令。” 中军望台之上负责拟令的参谋当即起身执笔。 “调荣美、思南一师,酉阳一师,自重庆、贵州进往四川,进抵重庆府铜梁,以保重庆。” “调永顺、保靖两师,自湖广过重庆府,北上顺庆府南允,以保顺庆。” “调汉中镇新编第五师自汉中府南下,进抵保定府,守剑阁、阆中,护卫保定。” “令,四川镇镇守总兵官马祥麟领石柱两师居中策应,驰援各部。” 随着陈望的下令,负责誊写命令的参谋也是奋笔疾书。 等到陈望话音落下的时刻,最后一道军令也随之写完。 中军部的参谋拿起军令呈递到了陈望的身前。 确认无误之后,陈望拿起了一旁的金印,落印而下。 猩红的印纹在文书之上出现。 陈望抬起了头,看向远处恒亘在原野之上的扬州城。 “四川的战局太远,现在并非是当务之急。” “西南也并非是王霸之业,可以偏安一隅,但却是难以问鼎天下。” “扬州的战事已经不能等了。” 一旦清军攻陷京师,必然会马上南下。 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要说黄台吉这般的人物会错过这样的战机,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清军的攻坚能力不强,他们在乎军兵的损失,不会轻易进攻坚城。 但是清军的野战能力不弱,机动性更是极强。 黄河从来都不是什么天险,如今正值冬季,枯水之际。 中原腹地可没有长城天险。 在骑兵这一块,一直都是汉中镇的短板。 清军南掠必然能够造成极大规模的破坏…… 所以必须要赶在京师沦陷之前,在扬州彻底的将万民军击溃!
 新书推荐: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谍海青云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