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明砸了砸嘴:“行吧,我这就安排人去送。”
关明离开。
江小川问王浩:“新兵招募情况如何了?”
王浩回道:“目前招募新兵一千余人。”
江小川点了点头:“加紧新兵训练。继续招募新兵!”
王浩道:“我们招兵标准卡的很严,不然其实很容易快速的招够兵马。”
江小川摆了摆手:“招兵指标只能越来越严,这些都是北营的火种,不能儿戏。”
王浩禀道:“是!”
皇帝特意让江小川知道他的情况。
其实就是让江小川抓紧时间组建势力。
未来大梁需要他来扭转乾坤,手里没有人可不行。
一秒记住www.9biqu.com
……
文科会试开始!
整个京城热闹非常。
无数进京赶考的士子们,陆续到来。
他们都怀揣着梦想。
科考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每个人脸上都透着期盼。
贡院门口。
清北书院这次虽然人数不多,但带来的压迫感要比清北书院的三百举人都要强大。
要知道,上次乡试前三甲都是出自清北书院。
如今会试,没有人敢再小瞧。
而这次国子监也表现的相当低调。
除了两方人马撞面时,表情有些不屑以外,竟然没跟清北书院起任何冲突。
这让准备好唇枪舌战一番的岳风等人,有种有力没处使的感觉。
事出反常必有妖。
但具体有什么妖,没有人能猜到。
会试和乡试一样,也是足足九日才结束。
岳风等人都感觉相当疲惫,毕竟会试不等同于乡试。
压力自然大许多。
江小川虽然教导了他们许多知识,但这些知识并不是绝对胜利的法宝。
也并不是随便背一篇文章上去,就能通过的考试。
优秀的老师能教出优秀的知识。
但能学到多少,那得看学生自己的本事。
能拿乡试前三的岳风的人,本事自然不在话下。
但会试,不仅仅考文采,也考智力。
一旦进入大梁会试,文采变成了加分项,智商便成了主要考核标准。
每个考生,需要根据题目来发挥各自水平。
每道题有特定的考核范畴以及巧妙的构造。
这些都需要出色的头脑应变能力才能完成。
大梁之前的朝代,都是重文轻武。从童试到殿试,都是靠文采取胜,也就是说谁文采好,谁就能拿前面的名次。
结果名列前茅的士子,文采确实非凡。但大多数都是迂腐之辈,而且有些甚至头脑还不算灵光,根本没有什么实干能力。
一上朝动不动就之乎者也,经常拿各种陈旧的东西拿来做比喻。
结果科考制度变成了酸儒选拔赛。如果还是全靠文采就能取胜,那江小川随便背一些千古绝句让岳风他们记下抄上去,就基本能中试。
但如此一来,一国之考不过是儿戏而已。
到了大梁这代,将科举考核改为文智并进,题目也越发高明了许多。
所以能中试者的考生,基本都是有实干能力的人。
京郊,张家。
今日张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张鹤龄穿的一身喜庆,准备迎接儿子张松的回归。
差不多快一年了啊,儿子终于是回来看他们了。
张松这一年,在边境屡获战功,如今身为驻北兵马先锋,已然是七品武将。
在大梁,前线兵受重视程度相对较高,虽然只是七品武将,但其威望不输六品。
张鹤龄高兴啊,儿子虽然被江小川坑了这一次。
但也算是因祸得福。
自己现在是护城卫总兵,儿子是驻北兵马先锋之一,以后谁还敢小瞧张家?
京郊城门外。
一行兵马正在靠近。
为首之人正是张松。
一年未见,张松的气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已然从一个纨绔公子哥,变成了一个凶悍的武将,额头上有道伤疤,让整个人更显威武。
“儿啊!”
张鹤龄十分高兴的喊了一声。
张母也围了上来。
张松见到父母,赶紧下马跪拜。
“这一年,孩儿没有陪伴您二位,实在是我不孝。”感觉到张松懂事了,张鹤龄十分欣慰:“没关系,现在回来就好。”
张松看了看父亲麾下的旗帜,顿时一喜:“爹您都已经是总兵了啊。”
张鹤龄笑道:“你都进步了,我这个当老爹的还不能进步吗?走,我们快回家去,好好聊聊。”
张家一行人回到了府上。
一家人寒暄了一阵。
张松也绘声绘色的给张鹤龄夫妇讲述着自己在边境发生的事情。
张鹤龄夫妇一会儿喝彩,一会儿紧张。
叙完旧,张鹤龄便安排儿子歇息。
他的房间一直保持打扫,里面的物件和摆放的角度,跟自己临走时一模一样,没有改变一丝一毫。
这点让张松十分感动。
“爹,您费心了。”
说着张松又跪拜。
张鹤龄笑着把张送扶了起来:“你是我的儿子,我不对你费心,对谁费心?”
张松试了试自己的床只觉得舒服无比,这可比北境舒服太多了啊。
张鹤龄夫妇见状,就打算退出房间。
这时张松突然问道:“对了爹,江小川那个败家子,现在如何?”
江小川?
一提到江小川,张鹤龄的表情顿时不自然起来。
“那个败家子,现在去北营了。”
北营?
张松不解的道:“江小川去北营作甚?”
张松记忆中的江小川,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菜鸟,怎么会去兵营中?
张鹤龄干咳了两声:“那个败家子,现在里面任职。”
张松不屑的道:“就他,还能任职?在我们北境,他这种货色,只怕是养马都嫌他弱。”
张鹤龄解释道:“去年江小川考过了武举。你也知道之前他那个护卫十分厉害,所以江小川应该是跟他护卫学的。”
张松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我就说江小川凭什么能进军营,原来是考过了武举。有他那个厉害的护卫,考个武举应该不难。”
张鹤龄连连点头:“确实。”
张松又问道:“他现在是什么官职?小旗官,还是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