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终宋 > 第1338章 最是仓皇辞庙日
修长白晳的手指在琴弦上一捻、一抹,冷冷的琴音便响起了。 抚琴的是个面容皎好的白衣男子,气质沉静。 谢道清看着他,忽问道: “先生今年还未有三十岁吧?” 必 应 搜/ *\择 日~网*\z^r^f^s x s .|c|o-m。 “学生是辛丑年生人,属牛,二十又九矣。” 汪元量不知这些,一边抚琴,一边开口唱起词来。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 “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 “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 “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他没有掩饰这亡国之际的惆怅。 首发尽在www.9biqu。com 谢道清为这词曲触动,须臾便红了眼眶。 她闭上眼,仿佛看到了这临安宫阙荒芜。更无情的却是钱塘江,在自己离去之后,依旧潮生潮落,不知离愁。 正沉浸在哀思之中,偏连这最后的清静也要被人打破。 “太后。”有内侍匆匆赶来,禀道: “诸公回来了。” 琴声戛然而止。 谢道清回过神来,摇手道: “容老身听完这一曲,可好?” 她堂堂太后,用的却已是种类似于乞求的语气。 “这……诸公已在前殿候见,像是十分着急。” “唉,摆驾吧。” 谢道清叹息着起身,往外走去。 她恨自己为何不早些死了,免受这样投降的屈辱、亡国的骂名,偏又留恋这尘世。 】 走了几步,忽听得身后琴音又起。 汪元量那带着悲意的动听歌声传了过来。 “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 “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 “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谢道清屡屡回首,心知这恐怕是自己最后一次听他唱词了。 可惜凤辇已被抬起,去往选德殿。 ~~ 殿上,去往皋亭山议事的诸臣全都回来了,表情各有不同。 吴坚神态疏离,家铉翁面露悲色,刘祒目光茫然,唯闻云孙十分认真而郑重,一板一眼地禀报着诸多大小事宜。 “太后与官家出城之后,高元帅会派人来解散所有朝廷征召来的义兵,依名册发还回乡。其后,他会在临安设两浙安抚司,派文官入城安抚百姓、清点钱粮……” “够了!” 闻云孙抬起头,却也已是双眼通红。 他没为自己解释什么,而是应道: “太后为生黎百姓计,不愿迁避。而今臣所议之事,正为太后之所顾念。” 谢道清嘴唇张翕了两下,没发出声音。 她似乎暗骂了闻云孙两句。 “朝廷所要做的是,配合唐军招降天下各路尚未被攻克的州郡,并发告天下,大宋已归顺,再举旗相扛者,皆为逆贼。其后几日,唐军将分兵屯驻要害之地,并派人接替陵园守军,防盗贼破坏历代陵墓……” “皇子若在温州举事又如何?” “高元帅似不在意,称官家出降便代表天下一统,他会带官家回开封觐见,以示太平。” 谢道清越听越悲,再次打断,问道: “官家何日出降?” “就在明日。” ~~ 次日,闻云孙再次见到了赵禥。 经过了御医的日夜照料,赵禥似乎恢复了一些神志,大部分时候已不再发癫,只是躺在那斜眼看着人。 越被这样斜眼看着,闻云孙越发感到悲凉。 有宦官上前,为赵禥解下了发簪,将他的头发完全披下来,又除掉了他身上的袍。 “脱……嘿嘿……脱衣了,美人呢……” 必 应 搜/ *\择 日~网*\z^r^f^s x s .|c|o-m。 这句话忽然有些刺痛闻云孙。 他心底有些执念终于是开始松动了。 于是默默跟在赵禥身后、百官之首的位置,一路出城。 队伍很长,每个人都披着头发,只穿中衣,才出宫门便有人开始泣泪。 就是在这种气氛中,队伍缓缓穿过了临安城,由北面艮山门出城。 前方,看到的是整齐的军阵,杀气震天,与宋廷这些俘虏一相比,颇有种 “杀鸡焉用牛刀”的感觉。 本就泣泪不止的降人们更是害怕,尤其是赵禥那数不清的的妃嫔美人哭声凄切,教人断肠。 …… 抱着琴走在宫廷供奉的队伍里的汪元量抬起头,努力止住泪水。 眼前的一切都触动着他柔软的心。 他想要再填首词,可此情此景,已没有一首旧词能完全表达这种哀切。 于是,当身前的人停下脚步,汪元量跪倒在地,放下琴,抚弦,悲声唱了起来。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周围的琴师都熟悉。 难免便有人跟着唱。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曲词声传到了队伍的最前方。 谢道清肩膀一抖,连忙抹泪,泪水却还是不住地落在土地上。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她想到李煜投降之后,境遇并不好……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此情此景,正如李煜回忆之中,大宋灭南唐之时。 忽然,场面一静。 是对他们的悲伤的回应。 “君取他人既如此,今朝亦是寻常事。” ~~ “君取他人既如此,今朝亦是寻常事。” 亳州,李瑕留在墙上的血书还在。 一开始是作为证据被保全下来,后来整个宅子都被张家买作产业。待到两年多以前唐军攻下亳州,它却成了御笔。 血迹已经模湖,笔迹也很难看,笔锋中却透着凌厉。 在赵宋朝廷投降的一个月之后,宋室宗亲与百官恰行到亳州,离开封已经很近了。 高长寿带着闻云孙走过小巷,走进了这间废置的凶宅。 “前些天带宋瑞看了我大唐如何治理两淮,今日带你看看,当年陛下北上时留下的痕迹……” 从杀人、到灭宋代兴,再看墙上那 “寻常事”三个字,让人能感受到一种近乎冷漠的决然。 他却还是问道: “高元帅想让我看什么?” “看陛下当年是在何等险境之下奋死挣抗,再决定抗蒙的同时还要反宋。”高长寿问道, “当年他们都是小卒,深入敌境,却只 看到尔赵朝廷的尔虞我诈,值得卖命吗?” 闻云孙不答,反问道: “有笔墨吗?” “来人,给他笔墨。” 须臾,笔墨拿了上来。 闻云孙四下看了一眼,走到对面的墙边,伸手抚去了蜘蛛网与灰尘,提笔便写起来。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 一首诗写到这里,高长寿微微摇头,觉得一般。 俱是些倾诉苦难之语,有负状元之名。 直到闻云孙写了最后一句,他才觉眼前一亮。 一句 “千年成败俱尘土”终于与那 “今朝亦是寻常事”有了同等意境,但不知闻云孙认为如何才算大丈夫? 高长寿正想询问,闻云孙却已抛下笔,长出一口闷气,自转身出去,显然不愿多言。 必 应 搜/ *\择 日~网*\z^r^f^s x s .|c|o-m。 此事或许唯有到了开封才能知道了……
 新书推荐: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谍海青云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