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八百六十五章 狐狸尾巴露出来了
太子隐忍多年。 广德皇帝在世时,刘无忌以新政支持者自居。 作为第一批公布个人资产的皇子,刘无忌将东宫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全都登记在册,一时传为美谈。 直到广德皇帝病死,刘无忌才终于露出他反对新政的本来面目。 新政,或者说还政于民,这条路在太子看来是根本走不通的。 在他看来,父皇效法不列颠王国,在大齐国内搞什么虚君、共和,搞什么权力监督···· 这些都是刻舟求剑,东施效颦。 虽然经过二十年学堂普及教育,民众识字率已经有了很大提升,然而眼下识字率仍不到五成。 民众中支持新政者堪堪只有一半,至少还有一半民众怀念太祖时代,怀念那个“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大同时代。 还有很多年轻人渴望恢复太祖时代荣光,对舍弃安南、日本一直耿耿于怀,张口就是“我大齐”,闭口就是“自古以来”。 至于部分前朝遗老,对欧洲事务深恶痛绝,认为齐国当下一切灾难都是因为这些洋鬼子造成的,如果有机会,他们会毫不犹豫摧毁蒸汽机,捣毁纺织机、轮船···· 首发尽在www.9biqu。com 新政想要将权柄交付给一群没参加过科考的年轻人手中,搞什么议会、议员,简直是天方夜谭! 一群泥腿子懂得什么治国? 刘无忌认为,如果继续按照他爹广德皇帝的路线来走,大齐只有死路一条! 如今刘堪已死,作为太祖的嫡长孙,刘无忌必须力挽狂澜。 首先要做的就是“靖难勤王”,从法理上否定新政,恢复太祖皇帝旧制。 “太祖皇帝曾有言,如果皇帝认为一加一等于三,那他就该等于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皇帝!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声音,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力量,所向披靡!” 一加一等于三属于几拳主义。 五根手指必须同时握住,才能形成拳头,才能打倒敌人。 至于大拇指或无名指是否有伤,它们是否愿意握成拳头,那就不是刘无忌应该考虑的问题了。 刘无忌环顾四周,大声宣布道: “大齐是天下人的大齐,所以必要时候,天下人都应为大齐牺牲自己!此时不是讨论分权的时候!要等到击退敌人之后!” 至于击退敌人是在什么时候,这个就没人知道了。 敌人可以是无穷无尽的,等灭了倭国,还有不列颠,等灭掉不列颠,那么法兰西就是新的敌人。 总之,要给百姓树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敌人。 上面这些都是爷爷刘招孙说过的话。 如今,也将成为刘无忌的格言。 大齐散漫太久了,百姓懒散堕落,兵士没有斗志,像剃了毛的公鸡···· 总之应该恢复祖制,也就是恢复到一加一等于三的时代。 “太祖曾言,治大国如采摘蜂蜜,不能将蜂蜜全部采走,要给蜜蜂留下可供存活的口粮。” “还要,还要告诉百姓,辛劳酿蜜是为了大齐,而他们就是大齐全部······” 类似这样的话术还有很多,他们是否真的出自于刘招孙之口,现在已不可考。 不过,刘无忌将此奉为圭臬。 ~~~~~~~~~~ 临近江夏,刘无忌心情忐忑。 镇守江夏的陈总督和自己没有什么交情,更不是太子一党。 若是康光绪提前抵达此城,“勤王”的大戏就没法唱下去了。 江夏城墙高大巍峨,垛口后面火炮林立,守城兵士军容严整。 幕僚低声道:“殿下,镇守江夏的是陈相之子,总兵官陈登甫!城中大约有两万兵马。若能收服此人,勤王大业可成。” 刘无忌笑道:“有谁愿作说客。游说此人?” 众人都沉默了。 幕僚上前道:“殿下勿忧,陈家与康光绪有血海深仇,早晚也得起兵靖难。” 果不其然,当日,陈登甫率州城官员出汉阳门,迎接太子入城。 陈登甫的父亲陈子壮,因反对女皇登基,被投入诏狱。 康首相给陈子壮定下的罪名是危害京城,蓄意谋反。 陈登甫昨日才得知父亲被人构陷,不由勃然大怒,当即决定支持太子靖难。 “恳请殿下将此贼交给臣,臣要让这姓康的生不如死,以解杀父之仇!” 刘无忌满脸诧异,他只知陈子壮被关押诏狱,并不知晓已经遇害。 等陈登甫说完,旁边侍立的小太监纠正道:“陈总督,以后磨莫称什么殿下,要改称陛下了!” 陈登甫微微一愣,那太监煞有其事道:“大行皇帝驾崩前,在皇极殿口谕,传位于太子,诛杀妖人刘若兰!咱家和好几个大臣都听见了!” “臣竟然不知!罪该万死!” 陈登甫虽是一介武夫,演技却是炉火纯青,当下便抹了把眼泪: “陛下待陈家不薄!既是大行皇帝遗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攘除奸凶!报效皇恩!陛下!” 说着便以头抢地,咚咚磕头。 刘无忌一把搀扶起陈登甫,手抚其背,和颜悦色道: “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有卿等这样的忠臣,何愁靖难不成,何愁奸凶不灭!” 太子一边说着,抬头环顾众人,眼眸寒光闪动,杀气腾腾道: “待攻下天心城后,奸臣贼子,一个不留!” (本章完)
 新书推荐: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谍海青云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